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年终奖流向调查:消费欲不敌投资欲

2021年02月09日 07:12    来源: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刘 萌

  见习记者 杨 洁

  距离农历牛年钟声敲响已不足3天,你的年终奖到位了吗?

  不少受访者表示,“已收到”或“即将发放”。与此同时,《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和互联网理财平台近期频繁推送“年终奖理财”相关信息和方案。那么,对于这笔“小巨款”的去向,不同职业、年龄的人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证券日报》记者就此进行调查采访。

  投资意愿强

  家住深圳市的吕泽(化名)在某通信行业大型国企工作,今年是他入职的第2年,年终奖到手2万元。他告诉记者:“我现在才20多岁,不需要留太多的应急备用金,所以我会将年终奖的30%投入股票基金,40%买入定期理财,剩下30%留下备用放到货币型基金中,这样的配置在我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

  李浩(化名)是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办公室职员,今年31岁,研究生毕业后进入银行业已经6年。提起年终奖,他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个人年终奖跟机构考核得分及个人职级挂钩,由于去年所在机构考核不理想,年终奖会受到较大影响,只有往常年份的一半(大约3万元-4万元)。当谈到计划将这笔年终奖如何分配时,他表示将用来购买股票型基金,“平时工作节奏快,没有多余精力炒股,所以会通过购买基金来投资资本市场。同时作为资产的配置选择,今后也会考虑为孩子购买教育金。”

  “有了孩子之后时间和精力有限,没有多余时间研究股票市场,因此我会以购买基金和其他理财产品为主,将鸡蛋分在多个篮子里。”在广东省某电力行业公司从事财务工作的胡女士告诉记者,对于今年7万元年终奖,她选择将3万元存入微信零钱通、余额宝等流通性较好的理财产品中,随取随用且方便,剩余4万元,则选择投资国债、债券型基金等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

  有6年电子测量技术研发经验的刘勇(化名)告诉记者,除了工作绩效之外,他的年终奖还包含其做项目的奖金,“在上海等一线大城市生活压力较大,所以我会争取多做几个项目,多做多得。总体而言,年终奖会有一定的波动,今年大概在30万元-40万元左右。这笔资金我主要会存下来,日后给孩子做准备,例如80%购买低风险、低收益的理财产品,20%会听从某股份制银行基金经理推荐,来购买股票型基金和指数基金。因为去年一年公募基金发展迅猛,表现着实亮眼。此外,今年我还有购买重疾险的打算,给自己和家人多一道安全保障。”

  “我的年终奖大概50万元,平时月薪到手4万元-5万元,全年总薪酬约100万元。”高先生是北京市一家精密仪器公司的管理层,入行13年,今年38岁。由于此前将所有积蓄都用来为孩子购买北京市学区房,他目前并无太多存款,对于这笔年终奖的去向,他表示其中30%将用来购买股票,70%将会用于投资理财。

  花式消费稳

  除了“投投投”,“购购购”也成了很多人对年终奖的规划。

  琳琳(化名)是去年研究生毕业刚入职的保险行业新人,今年24岁,对于年终奖,她表示目前尚未发放到手,不确定具体数额,只知道大概占全年总薪酬的50%-60%。关于年终奖的处置情况,她说:“这算是‘第一桶金’吧,我想把40%的钱用来给家人和朋友花费,再留20%作为自己的旅游基金,待到春暖花开时去看看‘诗和远方’,20%为自己‘充电’报名兴趣班,剩余20%我选择放到微信的零钱通里,待我的‘小金库’充裕后,我打算购买一些基金来理财。”

  高铭(化名)在北京工作,年终奖大概25万元。谈到年终奖如何分配,他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去年的年终奖相当于提前消费了。”原来,去年9月底其家庭入围增发的2万个家庭新能源小客车指标,收到指标确认通知书后马上订购了一款车,并于去年10月份提车。

  “当时购车款有几种选择,一是赎回一部分基金全款买车,二是稍等3个月等年终奖到手买车,三是贷款买车。我研究了一下当时持有的几个基金,都比较看好未来的走势,舍不得出手,持有的银行理财产品没有到期。最后,在汽车4S店销售的推荐下,办理了其品牌和银行合作的汽车消费贷款,贷款年限3年,年化利率2.99%。目前看来,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去年年末、今年年初几波股市上涨走势我都赶上了,持有的几只基金近三个月的收益率都超过20%。上周我年终奖到手,又面临新的选择,一是将汽车贷款提前办理还款,二是留出家庭消费资金后继续投资。目前还没有定论,等春节后看看A股行情再决定。”高铭表示。

  谭女士是某互联网公司高管,今年38岁,年终奖大概60万元-70万元,据谭女士介绍,热爱旅行的她每年至少要去4、5个国家游玩,所以会拿出20万元当旅游经费,“受疫情影响,目前无法出国旅行,但我还是会将这笔旅游基金存下,‘雷打不动’。”除了旅行,她还热衷电子产品,当下最新的电子产品她几乎“一个不落”,从手机、手表到电脑、音响等,预计每年花销10万元左右。

  储蓄正向投资转化

  值得一提的是,《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去年以来,监管层多次发声“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2020年12月22日,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主持召开党委会和党委(扩大)会,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会议指出,着力加强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增强财富管理功能,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助力扩大内需。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逐渐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并努力在向创新驱动方向发展。消费规模扩大和效率提高,需要加快以互联网为主要渠道的平台型经济的发展,以股权投资、创投和风投等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则更加匹配消费和创新领域。其中,资本市场是直接融资的重要构成。由此来看,当前及未来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领域都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有着迫切需求。

  “历史上,中国居民储蓄大部分进入银行体系,尽管其转化成资本进而投资的效率很高,但当前投资效率下降,经济发展转型,因而需要将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等直接融资体系中转化,以支持资本市场持续发展。在政策引导下,预计未来资本市场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和扩张空间。”陶金进一步分析称。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随着“房住不炒”等房地产政策严格执行,大量的居民储蓄选择向资本市场转移;另一方面,近几年基金业绩跑赢了指数,给投资者带来了比较好的投资回报,进一步推动了居民储蓄转化。

  谈及今后应从哪些方面来推动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陶金表示,推动居民储蓄进入资本市场和更多权益类资产领域,需要继续增强资本市场的投资功能,继续强化监管、违规行为处罚,细化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完善退市常态化机制,进而加强投资者保护。随着人们对资产收益的要求越来越高,尽早建成发达、全面、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增加投资渠道。

(责任编辑:田云绯)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年终奖流向调查:消费欲不敌投资欲

2021-02-09 07:12 来源:证券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