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陈经纬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香港中国商会主席、香港经纬集团董事局主席

2017年3月2日20:00

制作:财经部;主持人:胥楚楚

访谈介绍
3月2日20:00,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香港中国商会主席、香港经纬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经纬做客中国经济网,主题“助力内地和港澳青年创业创新”。

陈经纬委员:企业不要追求快增长 稳步向前走更好

谈到自己的创业经历,陈经纬表示,感恩国家,感恩社会。从企业发展和自身心态来讲,我们不要追求快速增长,有时跑得太快会乱了步伐。稳步向前走,慢慢增长,年年增长,我认为是更好的发展态势。 详细

中经在线访谈

 
文字实录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这一期的“聚焦2017两会——中经在线访谈特别节目”,我是主持人楚楚。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是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香港中国商会主席、香港经纬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经纬。在节目一开始,我知道您有一个提案,关于港澳中小微企业和青年人在内地的创业,可不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提案?

  陈经纬:国家颁布了“十三五”规划纲要,里边有一条是支持港澳青年人和中小微企业到内地来创业发展。还有一条是支持内地和香港加强科技创新的合作。所以在两会期间学习了“十三五”规划纲要之后,去年4月份,在香港成立了“紫荆谷创新创业发展辅导中心”,要来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行动,这个“紫荆谷创新创业发展辅导中心”首先邀请了10家大学,北京有6家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外交学院、中国传媒大学这6家。在上海还有复旦大学、同济大学,近期增加了1家上海交通大学。广东有中山大学、暨南大学,这10家大学基础上增加了上海交通大学,现在叫做10+1。我发起成立这个发展中心,特别拿出了2亿多港币来支持这些大学,来做创新创业的培养辅导,做项目。每家大学我们都注册了2千万港币。让香港青年、海外青年,包括一部分内地的创二代来培训创新创业和科技创新方面。之后,我们与这11所大学合作,把大专院校的科研成果转换,跟地方政府合作开办了创新创业的产业园区、创业空间,给大学输送科研成果和人才。地方政府拿出政策来支持,我们“紫荆谷创新创业发展辅导中心”作为投资人成立基金,来辅助这些企业的创新,解决他们的问题,基金有股权基金等等,还策划了投行,一些资本市场,证券各方面的机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帮助有条件的上创业板,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大计划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创业辅导中心,在11所大学全国已经启动,好多所大学已经开始培训,培训的学员都是免费的,不用交学费,甚至香港来的、海外来的青年连住宿、餐饮费都是我们支持的。我是从零开始创业,深知创业的艰难,也知道在创业的过程中,需要得到什么样的帮助,我们国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很好的必然之路。因为国家经济在转型升级,包括深化改革,深化对外开放,所以我们认为国家出台政策是非常正确。我是香港中国商会的主席,商会的企业家有责任来承担,来让国家“十三五”规划能够落实实施,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地方政府的支持,社会各界的支持,特别是大专院校的配合,所以,我们起步做得很好,相信在我们的支持下认真做下去。从今年开始要成为有影响力的机构,能够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国家“十三五”提出的支持港澳青年和中小微企业到内地来创业来发展。

  目前香港非常有必要和有需要,因为香港青年人接触国际比较广泛,对于一些国际的流行、创新一些做法相对比较先接受。香港青年在香港的产业比较单一,政府采取不干预,都是往市场经济运作。香港地方小、资源匮乏、产业单调,青年人毕业了以后在就业、发展方面,也是遇到了很多困难。特别是香港要创业成本很高,他们要做创业的事业也是举步维艰。

  主持人:您刚才说的这些优惠政策,包括整个免费,对青年来说是非常好的消息,现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吧?

  陈经纬:对。这个是国家对关心香港经济社会的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了这个纲要,我们要怎么样配合好它非常重要,企业家一个是为社会做贡献,一个从中可以获利,共同发展,所以大家都非常积极。

  主持人:今年也是“十三五”规划非常关键的一年,这么多年您一直努力做这件事,这件事做成有什么样积极的意义?对港台和大陆的交流来说?

  陈经纬:现在来讲,早期国家刚刚改革开放,所有的企业,包括进出口贸易都是通过香港来的,当时一开放的时候,外国一些大财团对中国的发展不了解,也没有随便进来投资。一开始都是香港中国人的中小企业,一个是地缘的关系,一个是加强亲情的关系。尽管当时香港还有没有回归,但都同是中国人,有这种感情,所以国家改革开放,第一波香港中小微企业到内地来,我也是其中之一。我是1979年去香港,1982年就进来内地投资。那时候不叫投资,叫来料加工,“三来一补”,在设备、材料全部是从香港运过来,到这里来加工,用低廉的劳动成本来加工,再出口。

  改革开放30多年过去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企业,中国不管国企、民企,各种所有制企业发展非常好,发展到近期,很多产业处于饱和的状态,甚至很多行业产能过剩。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深水区,国家提出了经济新常态。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形容过老祖宗留下来一张白纸,百废待兴,什么机会都有,只要你认真地做,踏实地做,要聪明去做,干什么都成什么,有很多机会。现在到了新常态,到了一个瓶颈,在创新创业方面,怎么做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创新是世界上的所向力,国家经济创新驱动作为一个国策,也是正确的。创业并不那么容易,怎么创?创什么?什么人去创?创作起来怎么经营下去?这个课题非常深。

  为了让青年在创业创新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所以我们设计了培训辅导课程,让他们学习、让他们了解,而不等于你参加培训辅导就一定留下来创业,通过培训辅导增强创业的意识和动力。让青年人了解世界,了解社会,了解市场,了解行业。他有没有这个信心?有没有这个能力来做创业?培训不是普通的专业培训,是全方位、综合性的培训。通过创新的辅导中心来学习也可以交朋友,香港的青年人、海外的华人青年人、内地的“创二代”,家庭以前父母创业有成就的,都要创业,不一定家里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他的好处就是有经济基础,从技术、书本、市场、意识,这些可以融合到一起来。我观察,经过我自己几十年做企业的经验,创业最好就是要形成合伙制的创业团队,我只会干事,而什么都没有,我也可以做小合伙人,我有技术的能力,但缺乏资金,有一些香港的“创二代”就是家庭创业已经过来了,他们继续,有一点资本、启动资金。从资金、技术、市场、合作起来创立合伙人制,可以优势互补,成功的几率相对比较大一点。

  目前在国际上讲,青年创业成功了,大成功、小成功,能够做下去的有20%。我们国家有一些数据统计,有的专家讲有10%,包括我认为1%都没有,成功是很难。所以在青年创业方面,需要有优化的组合,发挥大家的力量,也要了解市场,看准市场。材料进来,通过生产把产品卖出去,也要把钱收回来,过程中很多很多困难,不是那么容易。所以青年创业,我要跟人家说,千万不要有急功近利的心态,一下子就好像我要变成大老板,而且我一个人独吞,这个不好。一定要脚踏实地,稳步地去发展,你创业成功了,收入提高了,自己也取得了成果,为社会、国家都可以做贡献。

  社会上青年存在一个问题,特别是内地的青年,一个是心态比较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比较重,这样创业是很难会成功。我要告诉青年创业的朋友,要认认真真,认真才能成就梦想,要一步一个脚印,看准方方面面的事情,尽量有70%、80%的把握才去做。创业是很辛苦,一定要抱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做。

  主持人:您也是给现在的青年创业提供了一些建议,就您的观察,从当时的改革开放到现在,国内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您觉得现在是青年创业最好的时候了吗?包括克强总理提的“双创”的环境?

  陈经纬:目前是不是创业最佳的时候,也不能这样说。因为中国人口这么多,就业的压力非常大。如果读书毕业了以后有非常好的就业岗位,也不一定说要去创业。一个是个人求发展,要找工作,很多方面的结合,所有企业都是有初创期,初创重要的是心态比较平稳,一步一个脚印去走。初期有打工的收入,慢慢比打工优厚,如果有特别成果了,发了大财,这样就做成了。

  国家的政策来讲,目前是最支持创新创业,这是最好的时机,也要结合市场自身的条件。我刚才讲的合伙人是不是大家都有力量,没有合伙人一个人有没有力量?你所做的从事的行业、产品、市场的潜力是怎么样,占有率是怎么样?这些都是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就能够说完。我做企业几十年了,到目前还不断在创新、在改变、在转型、在摸索,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

  从创业的环境来讲,大政策、大环境是最佳时机。但是从市场来讲,目前也是很艰难的时刻,刚才讲了,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什么活都有,只要你做就能做成,现在到了市场饱和的状态,创业必须要创新。创了业之后没有创新,新创的企业跟成熟的企业竞争就没有优势,已经成型的企业、正常经营的企业,他减少了创新你才有竞争的机会,进入市场的份额。

  主持人:您刚才说的,虽然说有时候环境非常好,但是可能也有艰难的时候。我想提一下您的另外一个提案,提到国民待遇的问题,您能解释一下吗?

  陈经纬:香港现在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我们拿的护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护照,是香港的居民。香港回归祖国以后,实行了“一国两制”,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香港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的制度,香港的特别情况,在20多年前,当时李岚清副总理在中南海接见我的时候,我就请教了总理一个问题,香港回归了以后,之前香港是英国殖民地,我们到内地来投资和发展,叫外商投资企业,那么香港回归祖国了,我的企业是叫外商还是叫内商?这个引起了国务院管理层高度重视,在不久就出台了叫“港澳台侨投资企业”。港资也是非公有制企业,作为外商投资企业,近年来国家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民间开放、行业准入,来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我们是中国人,在中国内地来开展投资发展。也参与了国家所有的政治活动,经济活动,但是在行业方准入方面,参照外商投资企业,所以有很多限制。

  近年来国家为了照顾香港,开放很多,不过还有很多受到限制。特别在金融领域的准入,这方面还要审查,还是要参照外商投资企业,国家在这方面管理有一定的原因。因为香港是一个自由贸易区,哪个都可以来香港注册企业,所有的公司可以叫香港公司,资本是外国资本,也是港人的资本,没办法理清。

  去年我做了一个提案,香港居民享有国民待遇,WTO的条款,自贸区,要把外资企业做成国民待遇,对港资来讲,更想国民的待遇,在还没有准入的地方参照内地民营企业。提案以后,相关部门跟我做了沟通、做了解释,确实是有道理,在香港,什么国家的资本都可以变成香港公司,这方面没办法厘清。很多行业都开放了,有些通过细化的条款,有些开放好多项,但是金融领域除外,还没有解决。

  这种情况下,我今年提出了的提案,香港居民来内地投资,比如,公司5年、10年、15年、20年投资下来,在内地投资也赚了很可观的利润,他再投资做新公司,在国家已经成为民营企业,不是港资投资,也不是外资投资,跟中国的民营企业一模一样。表面看起来是中国的企业,不是港资企业,穿透式审查它的母公司还是香港,这方面要求先走一步,没有影响到资本的厘清,没有影响到外汇的管制,是持有中国护照的居民,在投资可以先开放起来。

  主持人:您是改革开放的经历者也是参与者,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陈经纬:中国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也是举世瞩目,这个成就主观上是中国人,当年大家都没什么可干,要了个政策,拼着命做出来的,各行各业,什么苦活都去做,这是主观上的成功。客观上,中国一百多年来,从清末腐败到民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00多年中国的GDP是零增长,就是没有发展。留下了一张白纸,要画什么?干什么?

  百废待兴,什么都做,有很多成功,中国的经济才发展这么迅猛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很快第一也有可能,是改革开放政策,第二是当前全民拼命努力的成果。怎么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参照国际惯例,开放的程度都是非常高了,现在整个市场相对饱和了,这张白纸也是画得七七八八了,发展的空间很小了,所以国家提出经济新常态,比如说跟经济发达的国家已经接近了,经济发达的国家前10年来为什么经济发展不好,甚至负增长,白纸已经画完了,没有可画的了。所以中国已经往这个势头走来了,新的发展相对是比较艰难的。

  最近我看很多专家、国家管理层,讲产量,现在讲提质量,这是正确的。既不是减产,产减了以后提高质量,我们生意人都懂,很大的产量卖的价格很低。但你如果用少的产量提升了品质,提高了附加值,以提质量来提高经济总量是非常正确的思路,我们原来数量大,质量没有提起来,在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卖的价格都是低廉的。现在先要把量减下来,把质量提起来,真正卖出去的收入的钱可能比大的多。因为用低质量的产品去倾销,就把我们国家匮乏的资源都用尽了。有人说出卖廉价劳动力,但是在特定时期,出卖廉价劳动力是应该的。

  我跟大家不同的观点是中国十几亿人口,就业非常严峻,出卖廉价劳动力是一部分没有高价劳动力可做的时候,我相信廉价的劳动力也需要去做,不然可能没事干,没事干就没饭吃,廉价劳动力收入是低廉,但是他也可以过生活,也不会死。现在经济发展要求提质量,我认为是很正确。高端劳动力可以获得高收入,如果是普通劳动力、廉价的劳动力也需要有人去做。我几十年来感觉,干活不会把人干死,是没活干才辛苦。在特别情况下,廉价劳动力也是要出卖的,这也是解决就业的一个没办法的办法,也是解决收入没有多也有少,目前对中国来讲,基本生活保障也能够。

  主持人:企业作为一个市场的主体来说,在我们的发展改革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最后请您总结一下,您是企业家出身,您觉得您之后还会往哪些方面去做努力呢?之后还会什么的工作?

  陈经纬:本人从创业,伴随国家改革开放的大舞台,这个大舞台给我提供了很大空间,到现在来讲我很知足。我年轻的时候也没想到能取得这么好的成就。知足之后我感恩,感恩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让我有这个平台,让我不是那么高端的人才来做这么大的事情,来自于国家改革开放这个大舞台,所以我感恩国家,感恩社会。感恩了就要珍惜,要珍惜现有的成果,未来还是要努力地工作,做一些产业也好,只要有利润,非常微利都可以,能够为国家、社会做贡献的微利的行业我也愿意去做,急功近利的时期已经过去了,现在要调整心态,不要心态浮躁,不要急功近利的心态,稳下来好好做利国利民的事业,只要有微利就可以,企业不会后退就好了,一小步一小步来我们就满足了。

  从企业发展心态和我自己的心态来讲,我们也不要过大的追求快速增长,有时候跑得太快了就会乱了步伐,就会出问题。越是稳步向前走,慢慢地增长,年年有增长,我认为是更好的发展的态势。

  主持人:感谢您参加今天的节目,也感谢您关注经济网的聚焦两会,如果需要了解更多有关两会的消息,请登录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