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宇露
近期,基金业绩显著回暖。截至今年1月末,全市场逾2.2万只公募基金(不同份额分开统计)中,接近一半今年以来取得正收益,主动权益类基金表现突出。拉长时间来看,上一个蛇年期间(2013年2月10日至2014年1月30日)成立的基金更是表现出色,不少产品的净值翻了数倍。展望后市,机构认为,短期海外风险相对可控,国内财政和货币政策或更加积极有为,在流动性充裕与风险偏好升温的背景下,投资者可以积极布局,可重点关注具备产业趋势的科技成长方向。
1月份近一半基金取得正收益
数据显示,截至1月末,全市场逾2.2万只公募基金中,超过1万只今年以来取得正收益,占比接近一半。
77只基金1月份收益率超过10%;其中,14只超过20%,包括中航趋势领航A、前海开源盛鑫A、平安先进制造主题A、前海开源嘉鑫A、富国新材料新能源A等。值得注意的是,鹏华碳中和主题A、鹏华碳中和主题C、永赢先进制造智选A、永赢先进制造智选C 1月份收益率更是超过30%。
整体来看,业绩排名居前的公募基金,均为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或灵活配置型产品,主动权益类产品表现突出。
被动指数类基金中,博时科创板人工智能ETF1月份收益率达9.18%,排在首位;多只黄金产业股票ETF集体上榜,1月份收益率均超7%。
长期业绩表现优异
拉长时间来看,上一个蛇年成立的基金表现如何?
上一次蛇年还要回溯到2013年2月10日至2014年1月30日,当时的市场还处于调整之中,基金发行陷入寒冬。数据显示,期间约有360只新基金成立(只统计主代码基金),其中债券型基金约占一半,股票型、混合型和货币型基金合计约占一半,还有少量QDII和另类投资基金。以上基金合计发行份额约4600亿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