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时基金桂征辉:看好后市当前宜大小盘股均衡配置

2024-02-26 08: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过去一个多月,市场走出分化行情,大市值高分红股票表现抢眼,中小盘股则遭遇剧烈调整,尤其是微盘股跌幅很大。大小盘股的分化走势,引发了大盘股和小盘股的风格轮动话题,如何在两者之间进行配置? 

  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桂征辉表示,投资要关注长期投资目标,而不是短期的涨跌,分散化策略能降低整体投资组合的风险。在当前市场行情下,最好在大盘股和小盘股之间均衡配置,避免频繁交易。 

  对于最近几个月来的市场调整,桂征辉表示,引发市场下跌的原因包括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以及市场自身。从内部因素来看,2023年CPI和PPI均呈现下降趋势,这会削弱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而对股价产生负面影响。从外部因素来看,美国债券收益率居高不下,中外利差较大,给国内资产价格带来较大压力。从市场因素来看,在经历了两年多的下行周期后,市场整体赚钱效应较差,在缺乏新增资金流入的情况下,市场持续承受压力。 

  桂征辉表示,从股债性价比来看,当前市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以沪深300指数为例,不管是市盈率还是市净率,均处于历史低位。 

  在桂征辉看来,众多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股市长期回报率通常介于年化5%至10%之间。当前的A股市场,无论是年化收益、滚动3年收益还是估值指标,抑或与债券收益率的比较来看,均显示市场处于底部区域。 

  “基于上述因素,我对未来A股走势保持乐观态度。”桂征辉表示。 

  从过去几年的市场走势来看,从2019年至2021年初,核心资产受到追捧,大市值标的迎风起舞。从2021年初以来,小市值公司表现抢眼,吸引众多资金涌入。在正反馈机制下,越来越多的资金买入小盘股,尤其是市值更小的微盘股,最终在今年1月下旬诱发剧烈调整行情。 

  桂征辉认为,从A股历史来看,大约经历了三次大级别的大小盘风格切换。从其驱动因素来看,主要是盈利景气度的相对变化。 

  2001年至2007年,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传统周期股和价值股受到追捧,大盘风格成为市场主流。2008年至2015年,随着经济增速整体放缓以及新旧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并壮大,小盘风格开始占据优势。2016年至2020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传统产业竞争格局得到优化,大盘风格再次占据主导地位。自2021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基本面影响,大盘股估值偏高且盈利增速有所放缓,小盘股表现相对更佳。 

  桂征辉表示,估值非常重要,均值回归是股市中最强大的法则。2015年中,小盘股估值居高不下,随后是持续6年的大盘股优势周期。2021年,大盘股市净率比小盘股高40%,此后小盘股表现较好。 

  对于投资者来说,如何在大盘股和小盘股之间切换布局?桂征辉表示,可以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指数产品。沪深300指数是大盘股的标杆,包含了沪深两市中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好的300家上市公司。小盘股可考虑以中证1000为代表的指数产品。在具体布局时,投资者最好采用分散化策略,尽可能降低投资风险。在当前市场行情下,最好在大盘股和小盘股之间进行均衡配置。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康博)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博时基金桂征辉:看好后市当前宜大小盘股均衡配置

2024年02月26日 08:01    来源: 上海证券报    

  过去一个多月,市场走出分化行情,大市值高分红股票表现抢眼,中小盘股则遭遇剧烈调整,尤其是微盘股跌幅很大。大小盘股的分化走势,引发了大盘股和小盘股的风格轮动话题,如何在两者之间进行配置? 

  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桂征辉表示,投资要关注长期投资目标,而不是短期的涨跌,分散化策略能降低整体投资组合的风险。在当前市场行情下,最好在大盘股和小盘股之间均衡配置,避免频繁交易。 

  对于最近几个月来的市场调整,桂征辉表示,引发市场下跌的原因包括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以及市场自身。从内部因素来看,2023年CPI和PPI均呈现下降趋势,这会削弱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而对股价产生负面影响。从外部因素来看,美国债券收益率居高不下,中外利差较大,给国内资产价格带来较大压力。从市场因素来看,在经历了两年多的下行周期后,市场整体赚钱效应较差,在缺乏新增资金流入的情况下,市场持续承受压力。 

  桂征辉表示,从股债性价比来看,当前市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以沪深300指数为例,不管是市盈率还是市净率,均处于历史低位。 

  在桂征辉看来,众多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股市长期回报率通常介于年化5%至10%之间。当前的A股市场,无论是年化收益、滚动3年收益还是估值指标,抑或与债券收益率的比较来看,均显示市场处于底部区域。 

  “基于上述因素,我对未来A股走势保持乐观态度。”桂征辉表示。 

  从过去几年的市场走势来看,从2019年至2021年初,核心资产受到追捧,大市值标的迎风起舞。从2021年初以来,小市值公司表现抢眼,吸引众多资金涌入。在正反馈机制下,越来越多的资金买入小盘股,尤其是市值更小的微盘股,最终在今年1月下旬诱发剧烈调整行情。 

  桂征辉认为,从A股历史来看,大约经历了三次大级别的大小盘风格切换。从其驱动因素来看,主要是盈利景气度的相对变化。 

  2001年至2007年,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传统周期股和价值股受到追捧,大盘风格成为市场主流。2008年至2015年,随着经济增速整体放缓以及新旧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并壮大,小盘风格开始占据优势。2016年至2020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传统产业竞争格局得到优化,大盘风格再次占据主导地位。自2021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基本面影响,大盘股估值偏高且盈利增速有所放缓,小盘股表现相对更佳。 

  桂征辉表示,估值非常重要,均值回归是股市中最强大的法则。2015年中,小盘股估值居高不下,随后是持续6年的大盘股优势周期。2021年,大盘股市净率比小盘股高40%,此后小盘股表现较好。 

  对于投资者来说,如何在大盘股和小盘股之间切换布局?桂征辉表示,可以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指数产品。沪深300指数是大盘股的标杆,包含了沪深两市中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好的300家上市公司。小盘股可考虑以中证1000为代表的指数产品。在具体布局时,投资者最好采用分散化策略,尽可能降低投资风险。在当前市场行情下,最好在大盘股和小盘股之间进行均衡配置。

(责任编辑:康博)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