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基金郑巍山:今年是算力芯片需求的重要拐点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5日讯 近期,A股市场板块轮动节奏让人眼花缭乱,然而无论风口如何变化,新一轮科技的发展已然成为市场共识。正如银河基金郑巍山认为的,本轮人工智能的行情不是由于ChatGPT单个现象级产品引发的短期主题炒作,而是一类长期投资机会。
郑巍山表示,人工智能在某些技术方面(例如机器视觉、自然语言交互等)突破“奇点”后展现出了对其他产业科技赋能、降本增效的巨大潜力,有望大幅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在新一轮科技发展和投资的周期中,AI会是国内外推动发展和投资的核心方向之一。AI将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新一代AI技术有望开始全新一轮的技术创新周期。”
然而经过此前的上涨,近期AI板块也处于调整之中,但在郑巍山看来,这主要是因为板块估值较高,从行业层面来看,整体去库存已经有所推进。分芯片类别看,计算类厂商的库存水平已有一定下降,DOI在今年一季度微增,模拟/功率和无限通信芯片厂商DOI小幅微增。郑巍山称,半导体的基本趋势在2023年Q2是验证是否改善的阶段,而2023Q3和Q4是比较重要的验证业绩兑现阶段。
此外,算力是人工智能的底层基石,是大模型应用的先决条件。模型训练需要规模化的算力芯片部署于智能服务器,CPU不可或缺,但性能提升遭遇瓶颈,CPU+xPU异构方案成为大算力场景标配。其中GPU并行计算优势明显,CPU+GPU成为目前最流行的异构计算系统,而NPU在特定场景下的性能、效率优势明显,推理端应用潜力巨大,随着大模型多模态发展,硬件需求有望从GPU扩展至周边编解码硬件。通用算力用于常规应用,计算量小,只消耗少量算力;而HPC(高性能计算)和AI(人工智能)要调用大量计算资源。因此,郑巍山认为2023年有望成为AI算力需求升级的重要拐点。加之高端GPU芯片受限,国产算力芯片迎来国产替代窗口期,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
(责任编辑:康博)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