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困境反转”成强主线 主题基金前景可期

2022年12月23日 08:27    来源: 中国证券报    

  酒店餐饮、旅游、航空机场等此前暂入困境的行业近期迎来持续修复。行业的反弹也带动了相关主题基金的上涨,部分采用“困境反转”策略的基金经理近期收获颇丰。 

  展望后市,业内人士表示,在政策持续改善的背景下,此前暂入困境的行业正逐渐迎来积极变化,后续相关主题基金前景可期。 

  部分板块迎来修复 

  随着近期外部环境持续改善,此前不少暂入困境的板块迎来修复。数据显示,截至12月22日,11月底以来,在申万二级行业分类中,酒店餐饮、旅游及景区、白酒、航空机场等板块涨幅居前,均涨超15%。此前,这些板块曾受到较大冲击。例如申万二级行业中,旅游及景区板块今年5月曾跌至1942.80点,较年初的历史高点下跌近30%。 

  不少重仓了“困境反转”行业的基金同样迎来反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易方达基金张坤在管的4只基金,这4只基金自10月底以来出现大幅上涨。数据显示,截至12月21日,10月31日以来,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混合、易方达优质精选混合(QDII)、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易方达亚洲精选股票(QDII)分别累计上涨31.78%、30.12%、28.07%、20.30%。具体来看,三季度末,这4只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不乏泸州老窖(000568)、贵州茅台(600519)、五粮液(000858)、洋河股份(002304)等消费龙头。 

  此外,一向注重“困境反转”策略的广发基金基金经理林英睿近期收获颇丰。其在管的多只产品净值在近期创下年内新高。截至12月21日,10月底以来,其管理的多只产品收益率均超10%。 

  以广发价值领先混合为例,今年以来,该基金便始终重仓中国国航(601111)、中国南方航空(600029)股份等航空股。三季度末,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共包含8只航空股,分别为中国国航、中国南方航空股份、中国东方航空股份、中国东航(600115)、南方航空、华夏航空(002928)、中国国航、吉祥航空(603885)。10月31日至12月21日,广发价值领先混合A、C分别上涨12.38%、12.28%。 

  此外,浙商全景消费混合A、C,天虹甄选食品饮料A、C,华富消费成长混合A、C等自10月底以来也均涨超20%。 

  行情或将持续 

  展望后市,“困境反转”行情能持续多久?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相关政策持续改善的背景下,“困境反转”有望成为市场主要交易方向,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择优买入。 

  博时基金表示,“困境反转”是近期很重要的一个投资线索。首先,前期疫情压制最直接的、受损最严重的行业,也会最快受益于疫情缓解后的修复;其次,近三年,很多中小企业或者单体经营企业因为抗风险能力较差,大量退出市场,龙头企业逆势扩张。 

  某私募行业从业者表示,看好如航空、旅游、物流等具有“困境反转”空间的内需驱动型板块。扩内需可能仍是后续的政策主旋律,随着各方面因素都出现了较为积极的变化,后续一段时间国内经济复苏将进一步转向为内需驱动。 

  “目前内需方面出现了较为积极的变化,一是疫情对于经济的压制将进一步减弱,后续有望看到居民收入预期改善、生活半径的修复;二是地产供给端政策密集公布,房产供给端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该从业人士表示。 

  兴业基金表示,市场有望从预期博弈转向真实的业绩驱动。基于估值的吸引力和业绩的中期成长性,目前不少“困境反转”板块正逐步转入积极的阶段。此前如社服(景区、酒店、影院)、交运(航空、机场)、餐饮产业链(餐饮、速冻、啤酒)、线下零售类(食品连锁、商超)等板块,受疫情冲击较大、基本面承压、估值调整相对较多,预计最不利时期已过,基本面在逐步恢复中,将持续关注板块内的投资机会。 

  平安证券研报指出,在复苏预期下,酒旅餐饮板块股价走势跑赢大盘。伴随相关政策的逐步优化,继续坚定看好疫后复苏大逻辑,建议关注免税、机场/口岸信息化、酒店等投资主线。

(责任编辑:康博)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