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赎回还是坚守 “1元净值”路口基民纠结了

2022年07月19日 08:03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经历大幅回撤后,投资人大多会产生“损失厌恶心理”,急于获利了结。但对于风格不漂移、符合自己风险偏好的基金,投资人不妨多些耐心,长期持有胜率更高。 

  记者 马嘉悦 

  当基金“解套”并开始赚钱的时候,基民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7月初基金总算回本了,但现在更纠结——不赎回怕再次套牢,赎回后又怕错过反弹。”95后的基民李晓(化名)看着刚刚“翻红”的基金犯难了。 

  记者采访获悉,5月以来,市场强势反弹,曾陷入浮亏的基金陆续回本,部分产品实现了正收益。但进入7月市场波动加大,让本就站在“1元净值”路口的基民们,为是否赎回而纠结不已。 

  基金业存在着“1.05赎回现象”,即每当市场从底部强势反弹后,基民会在基金刚刚回本或小幅获利的情况下选择赎回。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经历大幅回撤后,投资人大多会产生“损失厌恶心理”,急于获利了结。但对于风格不漂移、符合自己风险偏好的基金,投资人不妨多些耐心,长期持有胜率更高。 

  回本的烦恼:赎回还是持有? 

  5月以来市场强势反弹,基金业绩显著“回血”。第三方平台最新数据显示,4月底,有业绩记录的13915只股票策略私募产品中,有6430只产品净值低于1元。到了6月底,有业绩记录的12893只股票策略私募产品中,净值低于1元的产品只有3928只,逾2000只产品的净值回到了1元以上。 

  不过,面对基金业绩的快速提振,很多投资人犯了难。 

  7月6日下午收盘后,老王拨通了渠道经理的电话。 

  “今天市场跌成这个样,是不是反弹结束了?我产品的净值好不容易快到1块钱了,要不先赎回吧。”老王看着手机上的产品净值,眉头微皱。 

  “确定要赎回吗?要不再等等吧,下半年的市场走势还是值得期待的。”电话那头的渠道经理说。 

  “唉,2020年我就是太早赎回了。那我再想想吧。”挂掉电话的老王依然左右为难。 

  95后的李晓最近也颇为纠结。 

  李晓坦言:“今年最惨的时候损失了40%的本金,当时只求回本,回本了就跑。很快,5月和6月基金净值开始反弹,6月底基本回本了。但是,如果现在赎回,闲钱仍没有好的投向,而且可能错过下半年的市场机会。但如果不赎回,好不容易回本的基金可能再次被套住。” 

  历史的韵脚:长期持有胜率更高 

  老王和李晓的心理状态,正是基金业“1.05赎回现象”的缩影。据业内人士透露,当基金净值在1元以下时,很少有投资者选择赎回。但当基金净值回本或者小幅盈利时,常常会遭遇一定数量的赎回,成为“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一个重要原因。 

  “投资行为心理学中有个名词叫‘损失厌恶心理’,即损失造成的痛苦和等额收益带来的喜悦相比,对人的心理刺激程度高一倍。因此,当基金净值反弹到1元以上时,投资者会变得更加厌恶风险。一旦净值反弹势头有所扰动,就容易产生赎回的想法。可是,这种心理状态极易导致投资人‘倒在黎明前’。”私募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夏盛尹表示。 

  据华夏基金统计,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从去年底高点至今年4月底,下跌幅度约为27%。而在此前的20年间,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曾出现过四次跌幅超过25%的情况。这四次反转拐点出现后,6个月内指数的最大涨幅在23.90%至49.4%之间,12个月内最大涨幅在24.91%至84.25%之间,24个月内的最大涨幅在40.74%至150.85%之间。因此,基民如果更加耐心地持有,大概率能获得更高的收益。 

  诺德基金称,截至7月5日,股票型基金总数为2897只。统计其中成立时间在10年以上、5年至10年之间、3年至5年之间、1年至3年之间、不足1年的基金收益情况和正收益比例可以发现,长期持有基金能大概率提升基金的收益。从正收益比例来看,持有基金3到5年,赚钱的概率最大。 

  “在决定是否赎回时,基金的短期盈亏并不是判断的唯一依据。投资人更应该关注产品本身,看它中长期业绩是否稳定、风格是否出现漂移、团队的投研实力是否强大等,并在投资的过程中,持续跟踪持有的基金,定期检验当初买入该基金的逻辑是否还成立。如果基金只是跟随市场波动而出现短期回调,那么不妨考虑继续持有,关注长期表现。”格上富信产品经理张怀若说。 

  反弹的期待:扰动因素在改善 

  7月以来市场波动加剧,加深了基民的纠结和担忧之情。不少基民发问:“A股反弹真的就此结束了吗?”对于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几位穿越市场多轮牛熊的投资老将。 

  世诚投资创始人陈家琳认为,随着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发力,二季度GDP取得了正增长,经济有望在三季度延续复苏势头。与此同时,流动性继续保持合理充裕,资金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微观流动性也在逐步改善,公私募基金发行逐渐回暖。因此,在连续反弹两个月之后,市场或迎来短期的休整,但在前期压制市场的因素逐步改善的情况下,下半年仍不乏投资机会。 

  重阳投资董事长王庆分析称:“展望未来,如果美国通胀在今年底或明年初触顶下行,那么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会下行。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美国通胀下行的迹象,这种情况对新兴市场的流动性环境无疑是有利的。与此同时,随着各种扰动因素的改善,上市公司业绩会进入一个更明朗的上行周期。这两种可能性如果共同作用,A股大概率会经历一个‘戴维斯双击’的过程,那么越早布局收获就越大。即使这一猜想没有成真,鉴于市场调整已经比较充分,当前时点也无须过分悲观。” 

  华润信托阳光私募股票多头指数(CREFI)月报也显示,截至6月末,CREFI指数成分基金的平均股票仓位为67.51%,较5月末提升了7.25个百分点,仓位超过六成基金所占比例较5月末大幅提升了12.5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私募积极加仓,布局下半年投资机会。

(责任编辑:康博)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赎回还是坚守 “1元净值”路口基民纠结了

2022-07-19 08: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经历大幅回撤后,投资人大多会产生“损失厌恶心理”,急于获利了结。但对于风格不漂移、符合自己风险偏好的基金,投资人不妨多些耐心,长期持有胜率更高。 

  记者 马嘉悦 

  当基金“解套”并开始赚钱的时候,基民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7月初基金总算回本了,但现在更纠结——不赎回怕再次套牢,赎回后又怕错过反弹。”95后的基民李晓(化名)看着刚刚“翻红”的基金犯难了。 

  记者采访获悉,5月以来,市场强势反弹,曾陷入浮亏的基金陆续回本,部分产品实现了正收益。但进入7月市场波动加大,让本就站在“1元净值”路口的基民们,为是否赎回而纠结不已。 

  基金业存在着“1.05赎回现象”,即每当市场从底部强势反弹后,基民会在基金刚刚回本或小幅获利的情况下选择赎回。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经历大幅回撤后,投资人大多会产生“损失厌恶心理”,急于获利了结。但对于风格不漂移、符合自己风险偏好的基金,投资人不妨多些耐心,长期持有胜率更高。 

  回本的烦恼:赎回还是持有? 

  5月以来市场强势反弹,基金业绩显著“回血”。第三方平台最新数据显示,4月底,有业绩记录的13915只股票策略私募产品中,有6430只产品净值低于1元。到了6月底,有业绩记录的12893只股票策略私募产品中,净值低于1元的产品只有3928只,逾2000只产品的净值回到了1元以上。 

  不过,面对基金业绩的快速提振,很多投资人犯了难。 

  7月6日下午收盘后,老王拨通了渠道经理的电话。 

  “今天市场跌成这个样,是不是反弹结束了?我产品的净值好不容易快到1块钱了,要不先赎回吧。”老王看着手机上的产品净值,眉头微皱。 

  “确定要赎回吗?要不再等等吧,下半年的市场走势还是值得期待的。”电话那头的渠道经理说。 

  “唉,2020年我就是太早赎回了。那我再想想吧。”挂掉电话的老王依然左右为难。 

  95后的李晓最近也颇为纠结。 

  李晓坦言:“今年最惨的时候损失了40%的本金,当时只求回本,回本了就跑。很快,5月和6月基金净值开始反弹,6月底基本回本了。但是,如果现在赎回,闲钱仍没有好的投向,而且可能错过下半年的市场机会。但如果不赎回,好不容易回本的基金可能再次被套住。” 

  历史的韵脚:长期持有胜率更高 

  老王和李晓的心理状态,正是基金业“1.05赎回现象”的缩影。据业内人士透露,当基金净值在1元以下时,很少有投资者选择赎回。但当基金净值回本或者小幅盈利时,常常会遭遇一定数量的赎回,成为“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一个重要原因。 

  “投资行为心理学中有个名词叫‘损失厌恶心理’,即损失造成的痛苦和等额收益带来的喜悦相比,对人的心理刺激程度高一倍。因此,当基金净值反弹到1元以上时,投资者会变得更加厌恶风险。一旦净值反弹势头有所扰动,就容易产生赎回的想法。可是,这种心理状态极易导致投资人‘倒在黎明前’。”私募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夏盛尹表示。 

  据华夏基金统计,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从去年底高点至今年4月底,下跌幅度约为27%。而在此前的20年间,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曾出现过四次跌幅超过25%的情况。这四次反转拐点出现后,6个月内指数的最大涨幅在23.90%至49.4%之间,12个月内最大涨幅在24.91%至84.25%之间,24个月内的最大涨幅在40.74%至150.85%之间。因此,基民如果更加耐心地持有,大概率能获得更高的收益。 

  诺德基金称,截至7月5日,股票型基金总数为2897只。统计其中成立时间在10年以上、5年至10年之间、3年至5年之间、1年至3年之间、不足1年的基金收益情况和正收益比例可以发现,长期持有基金能大概率提升基金的收益。从正收益比例来看,持有基金3到5年,赚钱的概率最大。 

  “在决定是否赎回时,基金的短期盈亏并不是判断的唯一依据。投资人更应该关注产品本身,看它中长期业绩是否稳定、风格是否出现漂移、团队的投研实力是否强大等,并在投资的过程中,持续跟踪持有的基金,定期检验当初买入该基金的逻辑是否还成立。如果基金只是跟随市场波动而出现短期回调,那么不妨考虑继续持有,关注长期表现。”格上富信产品经理张怀若说。 

  反弹的期待:扰动因素在改善 

  7月以来市场波动加剧,加深了基民的纠结和担忧之情。不少基民发问:“A股反弹真的就此结束了吗?”对于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几位穿越市场多轮牛熊的投资老将。 

  世诚投资创始人陈家琳认为,随着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发力,二季度GDP取得了正增长,经济有望在三季度延续复苏势头。与此同时,流动性继续保持合理充裕,资金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微观流动性也在逐步改善,公私募基金发行逐渐回暖。因此,在连续反弹两个月之后,市场或迎来短期的休整,但在前期压制市场的因素逐步改善的情况下,下半年仍不乏投资机会。 

  重阳投资董事长王庆分析称:“展望未来,如果美国通胀在今年底或明年初触顶下行,那么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会下行。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美国通胀下行的迹象,这种情况对新兴市场的流动性环境无疑是有利的。与此同时,随着各种扰动因素的改善,上市公司业绩会进入一个更明朗的上行周期。这两种可能性如果共同作用,A股大概率会经历一个‘戴维斯双击’的过程,那么越早布局收获就越大。即使这一猜想没有成真,鉴于市场调整已经比较充分,当前时点也无须过分悲观。” 

  华润信托阳光私募股票多头指数(CREFI)月报也显示,截至6月末,CREFI指数成分基金的平均股票仓位为67.51%,较5月末提升了7.25个百分点,仓位超过六成基金所占比例较5月末大幅提升了12.5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私募积极加仓,布局下半年投资机会。

(责任编辑:康博)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