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加速入局!公募基金经理总数突破3000人,近35%从业年限不足两年
公募基金经理人数创下历史新高!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13日,近两年以来新增基金经理1056名,国内基金经理总人数达到3019人。由于基金行业扩容需求旺盛,基金经理队伍也急速扩张,其中从业年限不足两年的基金经理占比高达34.98%。
基金经理人数快速增长
随着公募基金行业高速发展,近年来,基金经理队伍快速壮大。
2021年,受到新基金发行热潮影响,新增基金经理人数大增621人。对比之下,2015年至2020年,新增基金经理人数分别仅为285人、199人、240人、255人、308人、384人,今年以来则新增192人。
从需求角度来看,基金经理数量增长是大势所趋。
民生加银基金资产配置部总监苏辛表示:“随着经济发展,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必然不断增长,也势必需要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现在市场上部分历史绩优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过大,不利于这些基金经理更好地为投资者创造超额收益。引入新基金经理也可以分担管理压力,从而更好地为投资者创造超额收益。”
北京某基金分析人士表示,由于公募基金数量和规模快速增长,要求更多的基金经理。且由于主题赛道型基金需求旺盛,基金公司也需要纳入更多有赛道投资能力的人才。
头部基金公司对人才的需求极为旺盛。近两年,嘉实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等多家大型公募大规模招揽人才。
例如,纳新最多的嘉实基金,近两年新聘了39位基金经理,现有基金经理共84名。这其中,既有内部培养的新秀,也有从外部招来的资深基金经理。
在业内人士看来,基金经理数量增长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苏辛认为,只有越来越多具备专业投资能力的专业投资者进入市场,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才能越来越完善,市场定价才能越来越有效,市场效率才能越来越高。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分散策略同质化的风险,降低市场行情急上急下的概率。
新基金经理更容易适应风格转换
据Wind数据统计,现有公募基金经理中,从业年限不足两年的基金经理占比34.98%,2年至5年之间的基金经理占比29.84%,5年至10年之间的基金经理占比28.32%,从业十年以上的基金经理占比6.26%。这意味着,超六成基金经理从业不足五年。
人才队伍年轻化,考验着基金公司的投研和管理水平,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新基金经理并不一定无法胜任投研工作。上述基金分析人士表示,在去年的市场形势下,新基金经理反而更快地适应市场风格转变,一些新基金经理表现比老将更好。
苏辛认为,新人与老将各有优缺点。一些投资经验丰富的老将,由于做投资和研究的时间更长,对于经济周期、市场的牛熊周期等经济规律更加熟悉,且在经历过市场起伏后,投资心态更加平稳,对短期波动看得更淡,更加注重获取长期收益。
她认为,新基金经理投资经验虽不如老将丰富,但相对更有拼劲、更勤奋。且由于新基金经理相对年轻,对于一些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和新兴产业可能会理解得更快一些。“江山代有才人出,近几年也有许多新生代基金经理的投资业绩非常好。”
不过,也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一些新基金经理未经历过牛熊转换,对市场周期理解不足,且希望通过短期业绩来提升知名度,投资方法较为激进,能否做出优秀的长期业绩仍需时间检验。”
(责任编辑:李荣)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