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入场尝甜头 部分新基金近期收益可观
本报记者 余世鹏
近期A股持续反弹,跑步入场的部分新基金净值出现明显上升,有的产品近1月的收益率甚至超过20%。与此同时,多只主动权益基金提前结束募集,希望尽快成立、入市建仓的态度明显。基金人士指出,新能源、信息科技等新兴成长行业将是新基金最为关注的投资主线。
部分新基金表现抢眼
数据显示,截至6月7日16时30分,今年3月1日之后成立的115只主动权益基金,有111只出现了净值变化,17只近1月收益率超过10%。其中,收益率超过20%的有4只。
成立于5月的基金中,华夏高端装备龙头A成立于5月25日,截至6月7日,已实现了3.12%的收益率;富国沪港深优质资产A于5月17日成立,最新收益率为1.55%;成立于5月6日的创金合信动态平衡A,最新收益率为7.4%;中金景气驱动A成立于5月5日,最新收益率超过10%。
成立于4月和3月的部分基金表现更出色。上银新能源产业精选A成立于4月20日,截至6月7日,收益率达到15.36%;招商核心竞争力A成立于4月13日,最新收益率为15.12%;泰达宏利景气智选18个月持有A成立于3月29日,最新收益率达到了18.41%,近1月收益率更是达到23.13%;成立于3月1日的广发先进制造A,最新收益率为14.34%,近1月收益率达22.63%。此外,成立于3月8日的中邮能源革新A和成立于3月4日的中欧碳中和A,近1月的收益率均超过20%。
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近期有多只主动权益基金(尤其是新能源等主题产品)提前结束募集,希望尽快建仓。比如,原定募集截止日为6月16日的大成匠心卓越混合基金于6月2日提前结募;华安新能源主题基金原定募集截止日为5月13日,已于5月10日提前结募。南方誉恒混合基金原定募集截止日为5月27日,已提前至5月19日结束募集。
“快速把子弹打出去”
谈及近期操作情况,广发先进制造A的基金经理孙迪直言,已于5月初提升了仓位,主要配置了景气度较高、前期出现大幅调整的行业标的。这些标的随后的市场表现较好,基金净值出现了明显上升。
“当时,我们对市场逐渐乐观,所以才敢快速地把子弹打出去。当时预计,在未来两三个月时间里,有望看到美国通胀预期和美债利率见顶、国内疫情防控态势向好、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等利好,权益市场的外部环境将逐步改善。同时,很多优质公司股价明显超跌,估值已经回到有吸引力的区间。”孙迪说。
此外,北方某公募基金经理表示,他管理的基金于3月成立,一开始以现金管理为主,直到4月底才开始逐步建仓。持仓结构上,主要集中在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还有软件、光模块、高性能计算等TMT,以及医药等领域,权重分配上也比较均衡。
深圳基金分析人士陈冬(化名)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新基金的建仓周期一般为三个月,但建仓节奏有所不同,这与基金经理对市场行情的把握有关。自4月下旬以来,A股市场迎来了一波反弹,新成立基金(尤其主投新能源、汽车、光伏等热门赛道的产品)借势加速建仓,往往能在短期内实现可观收益。
布局新兴成长产业
“投资A股的逻辑没有变化,部分中国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取得长期竞争优势,随着时间推移,优势会越来越明显。”招商基金对记者指出,“市场底”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预计市场短期会更多关注稳增长相关板块的投资机会。从中期角度来看,包括新能源、信息科技等在内的新兴成长产业,依然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投资主线,更是新基金的重点建仓对象。
大成匠心卓越混合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刘旭表示,很多公司经过前一段时间的调整后,价格已经进入比较合理的区域。当前阶段为新基金建仓提供了较好的时机,这些新产品能够在未来3-5年为持有人带来比较合理的回报。
诺德基金谢屹认为,下半年看好政策重点覆盖的消费领域,尤其是可选消费(汽车、电子等)方面可能率先受益,需求会随着补贴政策的落地而逐步释放。同时,随着供应链的复苏,工业、科技、医药等制造环节的公司(比如苹果产业链、CXO、纺织服饰、轮胎等领域)也有望快速复苏。
(责任编辑:康博)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