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基金公司业绩迈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杨皖玉
截至4月19日,已有51家基金公司披露2021年营收数据。其中,有8家基金公司年度净利润超20亿元;中等规模的“腰部”基金公司业绩增速强劲;小型基金公司中,有的凭借创新产品突围,有的则依旧生存困难。
20亿元俱乐部扩容
近年来,净利润超20亿元的基金公司阵营持续扩大。2019年仅有天弘基金一家年度净利润超过20亿元;2020年这一阵营扩大至3家,分别是易方达基金、天弘基金、汇添富基金。
截至4月19日,在已披露2021年营收数据的基金公司中,已有8家基金公司的净利润超过20亿元。其中,易方达基金净利润45.35亿元居首,汇添富基金净利润以27.14%的增速迈过30亿元大关,位居第二。工银瑞信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华夏基金、兴证全球基金、南方基金6家公司首次跻身年度净利润20亿元俱乐部。
对于公募来说,基金管理费用是公司的主要营收来源,公司的营收业绩往往与基金管理规模有着密切的联系。
以业绩增速较为显著的富国基金为例,2021年富国基金实现营收83.06亿元,净利润25.64亿元,同比增长55.24%。截至2021年末,富国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超1.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8897亿元。
“腰部”公司急速前进
“腰部”基金公司业绩增速强劲。截至4月19日,已有22家基金公司2021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40%,15家基金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超50%。
在较大型基金公司中,招商基金、鹏华基金、景顺长城基金2021年净利润首次突破10亿元,同比增速均超70%。2021年末,招商基金非货币公募基金规模达到5483.45亿元,同比增长55.40%;鹏华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不含子公司)首次跨越万亿大关,达10293亿元,同比增长30%。
在中小型基金公司中,国海富兰克林基金、东方基金以较高的净利润增长率成为加速成长的代表。2021年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实现营业收入8.15亿元;净利润2.67亿元,同比增长69.28%。2021年东方基金实现营业收入6.96亿元;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68.52%。
小型基金公司格局分化
在强者恒强的行业格局下,2021年,部分小型基金公司靠创新产品实现突围,首次实现盈利。与此同时,仍有部分公司举步维艰,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
2021年公募行业创新频出,公募REITs拉开帷幕;碳中和、北交所、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等相关主题产品,以及科创创业50ETF、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ETF、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成为新热点。
中金基金2021年实现营收2.45亿元,净利润152.55万元,这是中金基金自2020年披露营收数据以来首次盈利。2021年,中金基金推出了首只短债基金、ETF基金,成功参与首批公募REITs试点,并完成了公募FOF、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行业ETF等新产品的布局。与此同时,浙商基金、中海基金同样在2021年扭亏为盈。
与此同时,仍有中小基金公司业绩不佳,如南华基金、方正富邦基金、江信基金2021年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
(责任编辑:李荣)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