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空间广阔 首批指数增强型ETF获批
基金业又迎创新产品!
记者获悉,国内首批增强策略ETF基金即将面世。11月15日,南方中证500增强策略ETF、招商沪深300增强策略ETF、国泰沪深300增强ETF、景顺长城中证500增强策略ETF、华泰柏瑞中证500指数增强策略ETF同日获批。
增强型ETF属于主动管理ETF的一种,在海外市场运营多年。从海外经验来看,这类产品已经成为成熟的投资品类,近6年来发展迅猛。
据彭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全球主动管理ETF总数超过900只,总规模超过3000亿美元,约占全球ETF总规模的4%。而在6年前,上述ETF规模占比约为1%。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境内首批增强策略ETF的获批,将进一步丰富场内配置工具,给境内投资者带来多元化的产品选择。
据悉,此次获批的主动ETF采取了指数增强ETF的产品形态,将指数增强基金和被动ETF两者结合,在投资目标上采取了较强的投资组合约束,减少日均跟踪偏离度和年化跟踪误差。
业内人士表示,整体来看,这类基金具有两方面优势:一方面,增强体现主动管理能力,预期获得超额收益,是被动ETF可供选择的替代工具;另一方面,增强型ETF无需完全复制指数成分股,主动管理的优势使得管理人可快速调仓,更灵活应对风险事件。
在投资策略上,上述产品有利于发挥基金管理人的主动投研能力,采取指数增强策略,通过对投资组合风险暴露的控制,实现组合较小的跟踪偏离度,在控制跟踪误差的基础上获取超越标的指数的投资收益。
招商基金表示,对于基金管理人来说,主动ETF高透明度的特点是一柄“双刃剑”,在强化对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监督约束的同时,也可能造成投资策略的暴露,但从现有市场经验来看,影响可能有限。从海外经验来看,以富达旗下发行的8只主动ETF为例,主动ETF成立以来可较好地复制场外基金同策略产品收益,部分主动ETF的表现甚至超过场外基金。
(责任编辑:康博)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