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融聚3宗违规 实控人詹坚伟与总经理郭益萍遭约谈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25日讯 近日,中国证监会深圳证监局发布了深圳前海四海融聚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海融聚或公司)2高管接受监管约谈的通知。
通知显示,近期深圳证监局在对四海融聚开展核查时发现,该公司存在部分私募基金募集完成后未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办理基金备案手续、向非合格投资者吸收资金、未及时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填报并定期更新相关信息等违规情形或违规线索。
对此,深圳证监局已通过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要求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执行董事郭益萍与公司实际控制人詹坚伟接受监管约谈,但两人均未履行配合监管义务,也未说明或提供正当理由。
深圳证监局要求郭益萍、詹坚伟于2020年11月25日前联系深圳证监局并进一步确定监管约谈时间及配合提供有关资料的具体要求。如仍拒不履行配合义务,将采取进一步惩戒措施。
资料显示,深圳前海四海融聚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于2013年11月26日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成立,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受托资产管理、投资管理(不得从事信托、金融资产管理、证券资产管理等业务)等。股东为深圳市旭日扬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芊芷百卉文化有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80%和20%。
相关法规:
《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第一款: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照《证券投资基金法》、本办法和中国证监会的其他有关规定,对私募基金业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设立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和发行私募基金不设行政审批,允许各类发行主体在依法合规的基础上,向累计不超过法律规定数量的投资者发行私募基金。建立健全私募基金发行监管制度,切实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依法严厉打击以私募基金为名的各类非法集资活动。
以下为原文:
深圳证监局关于深圳前海四海融聚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到我局接受监管约谈的通知
郭益萍(身份证号码:35032219******158X):
根据日常监管工作安排,我局于近期对深圳前海四海融聚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海融聚或公司)开展核查。经核查,我局发现公司存在部分私募基金募集完成后未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办理基金备案手续、向非合格投资者吸收资金、未及时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填报并定期更新相关信息等违规情形或违规线索。你作为相关监管系统中登记报备的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执行董事,应履行配合监管的法定义务,有关违规线索也需向你进一步核实和调查取证。此前,我局已通过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要求你到我局接受监管约谈,但你均未履行配合监管义务,也未说明或提供正当理由。
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第一款规定,为依法履行私募基金监管职责,进一步查处四海融聚违规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现通过公开通知的形式向你告知,请你于2020年11月25日前与我局指定电话联系,进一步确定监管约谈时间及配合提供有关资料的具体要求。如你仍拒不履行配合义务,我局将采取进一步惩戒措施。
特此通知
深圳证监局
2020年11月19日
监管约谈联系人:综合业务监管处 郭先生
监管约谈联系电话:0755-83260581
监管约谈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笋岗西路2008号体育大厦东座
深圳证监局关于深圳前海四海融聚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到我局接受监管约谈的通知
詹坚伟(身份证号码:44058219******361X):
根据日常监管工作安排,我局于近期对深圳前海四海融聚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海融聚或公司)开展核查。经核查,我局发现公司存在部分私募基金募集完成后未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办理基金备案手续、向非合格投资者吸收资金、未及时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填报并定期更新相关信息等违规情形或违规线索。你作为相关监管系统中登记报备的公司实际控制人,应履行配合监管的法定义务,有关违规线索也需向你进一步核实和调查取证。此前,我局已通过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要求你到我局接受监管约谈,但你均未履行配合监管义务,也未说明或提供正当理由。
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第一款规定,为依法履行私募基金监管职责,进一步查处四海融聚违规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现通过公开通知的形式向你告知,请你于2020年11月25日前与我局指定电话联系,进一步确定监管约谈时间及配合提供有关资料的具体要求。如你仍拒不履行配合义务,我局将采取进一步惩戒措施。
特此通知
深圳证监局
2020年11月19日
监管约谈联系人:综合业务监管处 郭先生
监管约谈联系电话:0755-83260581
监管约谈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笋岗西路2008号体育大厦东座
(责任编辑:李荣)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