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小私募转型迫切:行业头部化进行时 实力成比拼关键

2019年07月19日 11:09    来源: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吴瞬

  上半年的市场波澜起伏,既有年初的快速躁动,也有年中的横盘震荡,但相比2018年局势毫无疑问好的太多。不过,“看天吃饭”的证券类私募们依然过得不轻松,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无论是管理人家数还是管理规模近两个月都在不断减少。这一方面是因为私募中赚钱的仍属少数,想稳定业绩并不简单,另一方面私募行业的头部化趋势愈发明显,中小型私募压力明显。

  证券私募再现降幅

  相比2018年,2019年上半年的行情对证券类私募可谓是“久旱逢甘霖”。私募排排网的数据显示,上半年私募股票策略指数以15.45%的收益率排名第一,同时接近9成的股票策略私募基金在上半年获得了正收益率,其中不乏一些私募取得了翻倍的业绩。

  2019年上半年应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年初到4月初,上证指数从2440.91点迅速攀升至3200点附近,另一个则是之后从3200点一度回调至2800点附近。作为一个“看天吃饭”的行业,证券类私募行业也因为这一行情的变化分为了两个阶段:在4月时证券类私募的规模单月规模增长达到2448.70亿元,但在5月和6月则再现下降趋势,分别比上月下降125.90亿元和130.20亿元。

  对于一些中小型私募而言,在市场转暖之际也取得了一些不错的业绩,但市场目光和资金却没有向他们伸出橄榄枝,资金越来越向更大的私募倾斜。深圳一小型私募机构的市场总监杨明(化名)就坦言,他之前在一家大型投资机构工作多年,近两年来加入了这家小型私募,他认为中小型私募机构愈发难做:“年初好多私募比我们做的好,我们最好时的收益也不过30%,但很多私募都做到了50%以上,甚至有私募做到了400%的收益,经过调整剩下的收益也不过8%左右,再加上我们是一家小型私募没有知名度,募资很难。”

  行业整合进行时

  事实上,与前述的私募类似,绝大部分中小型私募机构的日子已经越发难过,私募行业的头部化、整合趋势越来越明显。

  杨明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除了直销团队,他们也比较看重代销渠道,代销渠道对扩张私募规模极为明显,但他最近老是碰壁:“现在正规机构中银行的渠道最难进,第三方机构和券商之前因为吃过亏,所以对中小型私募的门槛都非常高,比如要求10亿元以上的规模、3年以上的历史业绩,公司投研团队实力也要被考量等。即使满足相关要求,如果团队核心人物只有一两个人,他们也会疑虑一个核心人物究竟能撑住多大的规模。”

  一位广州私募人士表示,其所在公司成立于2017年,没有头部私募和老牌私募的品牌优势,很难让市场关注到。“在经历2015年的股市大调整之前,投资者对私募有相当高的认可度,但私募行业的神话在那一年被打破了,行业内部的优胜劣汰一直都没有停下来。”

  实力成比拼关键

  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对于私募机构本身来说,想要在行业立足,自身有过硬的实力是最关键的。私募排排网指出,专业化、机构化、差异化等几个趋势是私募未来转型的方向。

  首先是专业化,在资管行业里,业绩是私募的生命线,想要取得长期优秀的业绩,专业化是私募必经之路。这里的专业化包括投资的专业化,也包含私募机构运营的专业化。其次是机构化,随着私募机构的逐步增多,个人投资者直接投资私募的难度会增加,通过专业机构进行投资是较好的选择。在美国市场上,私募基金的资产持有人为个人的只占到基金净资产的不到15%,其余的管理规模均为机构持有。而我国的私募基金投资者,从私募的募资渠道数据可以看到,至少70%是个人投资者(包括私募直销和三方代销)。此外,就是私募的定位需要有差异化,走精品化战略。我国9000多家证券类私募,投资策略丰富多样,大型机构的渠道广、策略多、综合竞争力强。而中小型私募想要让个人及机构投资者能更好的选择,则需要有自己的独特定位,例如有独特的策略、有独特的风格等,精品化、差异化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法宝。

(责任编辑:康博)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中小私募转型迫切:行业头部化进行时 实力成比拼关键

2019-07-19 11:09 来源: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吴瞬

  上半年的市场波澜起伏,既有年初的快速躁动,也有年中的横盘震荡,但相比2018年局势毫无疑问好的太多。不过,“看天吃饭”的证券类私募们依然过得不轻松,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无论是管理人家数还是管理规模近两个月都在不断减少。这一方面是因为私募中赚钱的仍属少数,想稳定业绩并不简单,另一方面私募行业的头部化趋势愈发明显,中小型私募压力明显。

  证券私募再现降幅

  相比2018年,2019年上半年的行情对证券类私募可谓是“久旱逢甘霖”。私募排排网的数据显示,上半年私募股票策略指数以15.45%的收益率排名第一,同时接近9成的股票策略私募基金在上半年获得了正收益率,其中不乏一些私募取得了翻倍的业绩。

  2019年上半年应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年初到4月初,上证指数从2440.91点迅速攀升至3200点附近,另一个则是之后从3200点一度回调至2800点附近。作为一个“看天吃饭”的行业,证券类私募行业也因为这一行情的变化分为了两个阶段:在4月时证券类私募的规模单月规模增长达到2448.70亿元,但在5月和6月则再现下降趋势,分别比上月下降125.90亿元和130.20亿元。

  对于一些中小型私募而言,在市场转暖之际也取得了一些不错的业绩,但市场目光和资金却没有向他们伸出橄榄枝,资金越来越向更大的私募倾斜。深圳一小型私募机构的市场总监杨明(化名)就坦言,他之前在一家大型投资机构工作多年,近两年来加入了这家小型私募,他认为中小型私募机构愈发难做:“年初好多私募比我们做的好,我们最好时的收益也不过30%,但很多私募都做到了50%以上,甚至有私募做到了400%的收益,经过调整剩下的收益也不过8%左右,再加上我们是一家小型私募没有知名度,募资很难。”

  行业整合进行时

  事实上,与前述的私募类似,绝大部分中小型私募机构的日子已经越发难过,私募行业的头部化、整合趋势越来越明显。

  杨明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除了直销团队,他们也比较看重代销渠道,代销渠道对扩张私募规模极为明显,但他最近老是碰壁:“现在正规机构中银行的渠道最难进,第三方机构和券商之前因为吃过亏,所以对中小型私募的门槛都非常高,比如要求10亿元以上的规模、3年以上的历史业绩,公司投研团队实力也要被考量等。即使满足相关要求,如果团队核心人物只有一两个人,他们也会疑虑一个核心人物究竟能撑住多大的规模。”

  一位广州私募人士表示,其所在公司成立于2017年,没有头部私募和老牌私募的品牌优势,很难让市场关注到。“在经历2015年的股市大调整之前,投资者对私募有相当高的认可度,但私募行业的神话在那一年被打破了,行业内部的优胜劣汰一直都没有停下来。”

  实力成比拼关键

  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对于私募机构本身来说,想要在行业立足,自身有过硬的实力是最关键的。私募排排网指出,专业化、机构化、差异化等几个趋势是私募未来转型的方向。

  首先是专业化,在资管行业里,业绩是私募的生命线,想要取得长期优秀的业绩,专业化是私募必经之路。这里的专业化包括投资的专业化,也包含私募机构运营的专业化。其次是机构化,随着私募机构的逐步增多,个人投资者直接投资私募的难度会增加,通过专业机构进行投资是较好的选择。在美国市场上,私募基金的资产持有人为个人的只占到基金净资产的不到15%,其余的管理规模均为机构持有。而我国的私募基金投资者,从私募的募资渠道数据可以看到,至少70%是个人投资者(包括私募直销和三方代销)。此外,就是私募的定位需要有差异化,走精品化战略。我国9000多家证券类私募,投资策略丰富多样,大型机构的渠道广、策略多、综合竞争力强。而中小型私募想要让个人及机构投资者能更好的选择,则需要有自己的独特定位,例如有独特的策略、有独特的风格等,精品化、差异化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法宝。

(责任编辑:康博)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