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6家保险公司获批增资

2025-07-02 14:19 来源:金融时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欣)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上半年6家保险公司获批增资

2025年07月02日 14:19    来源: 金融时报    

6月20日,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批复同意中邮人寿和中华联合人寿变更注册资本,其中,中邮人寿获批增加注册资本39.8亿元,由286.63亿元变更为326.43亿元;中华联合人寿获批增加注册资本12亿元,由29亿元变更为41亿元。

《金融时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目前,今年内保险公司通过增资、发债方式补充资本合计达692.13亿元,同比增长95%。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部分保险公司业务规模增长与偿付能力不足的矛盾仍较突出,通过增资或者发债可以有效补充资本。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年内至少已有6家保险公司获批增加注册资本,合计增资额达88.53亿元,除了中邮人寿和中华联合人寿外,还涉及平安人寿、国联人寿等公司。与此同时,在发债方面,截至目前,有12家险企发行资本补充债或永续债,合计发债规模603.6亿元。其中,平安人寿、泰康人寿、交银人寿、阳光人寿等公司的发展规模已超2024年总量。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偿二代二期工程对资本认定更加严格,使得众多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出现下降,亟须通过增资或发债等方式来补充资本;另一方面,为了维持偿付能力水平充足以支撑业务发展,保险公司仍需要通过股东增资和发行资本补充债等方式进行外生性的资本补充。

在业内人士看来,保险公司仍需进一步通过资本补充来增强竞争力和防范能力。在此背景下,记者关注到,一些过去不常见的资本补充方式也开始出现。

5月14日,鼎和财险发布公告称,拟以公司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按持股比例同比例转增注册资本,注册资本从约46.43亿元增加至60亿元,增资后各股东持股比例不变。6月4日,中国平安发布公告称,此前其拟发行约117.65亿港元于2030年到期的零息可转换为本公司H股股份的债券。针对此次中国平安发行的H股可转债券,西部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孙寅认为,一方面其融资成本更低,有利于优化公司资本结构;另一方面上述可转债未来转股后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资本实力,为业务开展提供资金支持。

“当前,保险业补充资本的需求比较强烈,新的资本补充路径可使险企的资本补充方式更加多元化,有助于险企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环境选择更适合的资本补充手段,提升资本补充的灵活性和效率。”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表示,近年来,监管部门采取一系列逆周期监管举措,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要求。例如,2024年12月,金融监管总局决定将偿二代二期工程规则过渡期延长一年至2025年底。今年5月初,金融监管总局表示,调整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将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

“短期内,保险公司要用好监管过渡期政策,优化资本结构。尤其对中小险企而言,需要积极挖潜,同时创造条件争取外部资金的支持。”李文中表示,长期来看,应积极调整业务结构,着重发展资本消耗较低的资产负债业务,降低业务增长所带来的资本压力。只有通过提升自身盈利水平与可持续造血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业务扩张与风险管控的动态平衡。(记者 李丹琳)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