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款情感大模型养老陪护机器人落地重庆
2025年03月21日 20:46
来源: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崔爽
“裴裴,我年轻时候的照片,你觉得漂不漂亮嘛?”“您年轻时肯定是街上最靓的姑娘!”一问一答间,老人们被逗得开怀大笑。
这是近日发生在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的一幕,一台半人高的机器人引得福利院里的老人驻足围观。这台全国首款情感大模型养老陪护机器人“裴裴”刚刚在重庆落地,也标志着情感陪伴机器人走向真实场景。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机器人养老”话题引发关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建议,将发展养老机器人纳入新的战略规划,重点推动社区和家庭养老机器人发展行动计划。
“温度”是张云泉反复提到的词,他强调机器人不仅是执行者,更是“家庭成员”,通过大模型与具身智能融合,设备可主动感知老人情绪波动、预警健康风险等。从“裴裴”与老人的互动中,情感陪伴机器人在养老领域的潜力已经显现。
从社会背景来看,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诸多挑战,老人面临孤独和缺乏照顾的困境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而情感陪伴机器人能够为老人提供不间断的陪伴,缓解其孤独感,提升其生活质量。
从技术成熟度来看,人工智能、多模态情感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情感陪伴机器人提供了技术基础。以“裴裴”为例,此前媒体报道,该机器人结合人工智能、AI心理学等前沿技术,运用多模态情感大模型,涵盖智能情感陪伴、数字素养提升、健康安全守护、娱乐休闲服务、生活辅助管理等5大模块10项功能的服务体系。
但也有业内人士提出,尽管情感陪伴机器人已经展现出广阔发展前景,但要真正普及到千家万户,仍面临不少挑战:例如,由于AI养老产业化生产能力不足,新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居高不下;体系化协作生产能力不足,测试、评估、检验难以形成闭环等。此外,机器人是否能应对突发状况、复杂场景、方言识别等,都需要时间验证。
情感陪伴养老机器人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养老”的新选择,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问题也将逐步得到解决,帮助机器人成为真正的“有温度的银发伙伴”。
(责任编辑:关婧)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