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向杲
作为A股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险资体量巨大,对增强资本市场稳定性、促进投融资平衡、改善投资者结构、提振资本市场信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其一举一动备受关注。
近日,平安人寿等险资机构密集举牌A股与H股上市公司,增强了投资者对险资2025年加大权益投资的预期。岁末年初往往是险资机构确定新一年投资计划的关键期,不少投资者很关注其今年的投资动向。
那么,2025年险资是否会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力度?笔者认为,结合当前险资投资现状、监管导向、经济基本面等因素综合来看,今年险资入市的积极性有望被激发出来。
首先,新形势下险资加大权益投资的必要性、紧迫性显著提升。
由于险资的负债成本具有刚性兑付属性,近年来保险机构普遍将大量资产配置于能提供稳定现金流的债券和银行存款。例如,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人身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余额达28.9万亿元,其中高达57.55%的资金配置于债券和银行存款,而对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配置比例合计仅占12.97%。但在新的金融形势下,以往的配置思路需与时俱进。目前险资偏爱配置的中长期国债、银行存款的利率普遍已低于2%,而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副会长曹德云去年8月份提到,寿险资金的整体平均负债成本可能接近4%。对比来看,在不加杠杆的情况下,债券、银行存款等固收类资产的收益率显然已不能覆盖负债成本。
与此同时,险资机构未来仍有大量的资金需要配置到收益率可覆盖负债成本的资产。一方面,当前人身险公司的新单保费负债成本可以随市场利率而变化,但大量续期保费的负债成本难以随市场利率浮动。另一方面,由于险资整体的负债久期长于资产久期,未来仍有大量的到期资产需要进行再投资。面对这一现状,险资机构唯有适度加大股票等权益资产的配置力度,方能有效缓释可能出现的利差损压力。从全球来看,低利率环境下国际保险巨头也是通过加大权益投资的方式提升经营稳健性。从我国来看,一些险资机构已开始行动,2024年以来的新一轮“举牌潮”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