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8年来,长护险惠及人群不断增加,但还需要进一步提标扩面。各地应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加快构建各具特色的长护险制度。
近日,在江苏南通市举办的第二届长护险大会传来消息,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自2016年启动试点以来,目前已覆盖49个城市,累计惠及260万人,为群众减负超800亿元。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简称长护险,指为那些因老年、疾病或伤残导致丧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而需要被长期照顾的人提供护理费用或护理服务的社会保险制度安排。
当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失能老人数量增多,如何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尤其是解决失能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问题显得尤为紧迫。长护险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稳定的护理保障,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也能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对失能人群、家庭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尽管长护险制度已经试点了8年,惠及人群不断增加,但我国60岁以上失能老人已超过4200万人,专业化、高素质的护理服务人员缺口亟待补齐,长护险制度的覆盖面依然有限,还需要进一步提标扩面。因此,探索建立统一、规范、专业的长护险运行模式应加速推进。
首先,各地在落实长护险制度时应构建统一的政策框架,夯实制度运行基础。各地可进一步明确制度实施的定位和目标。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因地制宜确定参保对象、筹资方式、评估标准、护理形式、服务内容和支付方式等,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助力长护险服务标准一致性,确保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享受到公平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