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商业体育保险蕴藏着巨大潜力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体育法》)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体育法》明确,国家鼓励建立健全运动员伤残保险、体育意外伤害保险和场所责任保险制度。
业内人士表示,《体育法》从法律层面为体育保险发展提供了有力依据,有利于提升我国体育保险深度、密度以及体育行业风险管理水平,也有利于保障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安全,促进体育行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大型国际国内体育赛事接踵而至,比如今年初成功举办的北京冬奥会,以及刚刚定于2023年举办的杭州亚运会等。在各项赛事上,体育保险为赛事组织方、运动员及广大观众提供财产、人身、责任等全面的保险保障,为赛事稳定运营、防范和转嫁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
比如,北京冬奥会期间,北京银保监局对接冬奥组委风险保障需求,量身定制综合责任险、意外健康险等四项专属保险方案,充分满足赛前、赛中、赛后各阶段风险管理需要,并在保障范围、理赔服务等方面给予专属政策。
再比如,中国太保作为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官方合作伙伴,全面充实组委会赛事风险管理保障,打造全国范围内41支体育赛事风险查勘服务团队,为各类体育赛事主动输出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服务。据悉,截至6月末,中国太保已配合参与亚运会场馆测试赛服务保障工作10场。
随着国际大型赛事的举办,商业体育保险市场持续升温。据了解,针对体育赛事的体育保险主要有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责任保险、财产保险和赛事取消保险等。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为符合条件的运动员提供“优秀运动员伤残互助保险”。此外,还有针对体育运动爱好者、体育运动组织者、体育运动经营者的意外伤害保险、责任保险等;学平险、校方责任险等也为参加体育运动的在校学生提供了保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表示,美国、日本的体育保险比较发达,市场上有可供选择的众多保险产品,其监管制度也较为严格。相比之下,我国体育保险仍处于起步阶段,投保率不高,保障水平有限。同时,我国体育保险规模不大,数据和经验积累还不完善,专业人才不足,产品的科学定价和风险防控技能与水平有待提升。
商业体育保险蕴藏着巨大潜力。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保险业可以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丰富体育保险产品种类,满足各类投保人需求;二是进一步提升保险服务品质,积极引导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参与体育保险,形成良性市场竞争环境与运行机制;三是加强专业人才引进与培养,提升体育保险产品和风险防控服务质量,利用先进设备和技术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四是进一步整合数据资源,充分发挥平台作用,为行业管理提供有效抓手;五是加大科技投入,借助科技手段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提升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
(责任编辑: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