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险艰难起步突围亏损困局 政府不能对农险断奶 保险滚动新闻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财经频道 > 保险 > 保险滚动新闻 > 正文
 
农业险艰难起步突围亏损困局 政府不能对农险断奶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10月09日 08:34


    “农业保险是我们要重点发展的险种之一。”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此前不久举办的“中国保险国际论坛”上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强调,“在我们的调查中,农民不是不需要保险,而是更需要保险。”他更是呼吁,“未来保险竞争的主战场是在农村,保险业要以战略眼光积极开拓这块潜在的巨大市场,占得先机!”

    在今后几年的保险重点发展领域中,吴定富已经将农业保险放在考虑发展的第一位,足见其重视程度。而对于众多保险公司而言,能否在农业险这座待挖掘的金矿中抢占先机,将成为未来几年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链接

    农业保险面对4大难题


    一是为什么要试验举办政策性农业保险,这种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政策目标和导向是什么?到今天,这还是让试验农险的各地政府或多或少都有疑惑的问题。因此,有的地方政府把举办农业保险当作一种“额外负担”。加之,中央没有相关配套政策,害怕遇到大灾还“吃不完兜着走”。于是地方上试办农险积极性会打折扣。

    二是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组织推动农业保险的费用分担无章可循。农业保险试验不可能单纯依靠商业性保险公司,基本上都是以行政组织和推动为主。像浙江省、江苏省淮安市都将农业保险承保面作为试点市、县政府业绩考核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推进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乡镇农经中心等都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宣传、展业、收费、查勘、定损、理赔工作。鉴于我国农业经营的分散性和小规模,其成本很高,而保险公司从所收取的保费中提取的经营管理费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给这些人员的,大多还是由财政负担,但“师出无名”,有的试验地区根本没有这项费用,这样区县乡镇基层干部也就没有积极性。

    三是地方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缺乏长效机制。不少省、市、自治区虽然在试点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营时提供了一部分财政补贴(有的补贴保险费的50%,有的补贴35%),但是,他们担心全面铺开以后,财政补贴的压力必然增加。更重要的是在没有建立巨灾补偿基金的条件下,真的发生大灾需要巨额赔付时,财政兜不了底,到那时政府将失信于民。所以有的省说,我们“保费补得起,但来了大灾赔不起。”

    四是中央的财政扶持手段和力度是一个未知数。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支持是保障,特别是中央财政的支持。而目前,中央财政没有任何有关政策期许和支持承诺,这是大多数省、市、区不敢进行试验的重要原因。
 
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