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对于生命人寿的综合金融规划至关重要
7年前,自平安足球俱乐部董事长一职隐退,李钢从此淡出公众视野。再出山时,已经是生命人寿的董事长,一晃四年,又变成总经理。
同样的公司,还是原先的办公室,不过,由于角色的切换,李钢现在关心的不再仅仅是结果,还有过程以及原因。
2005年上半年,也还是在前任李政怀的任上,生命人寿实现新契约保费收入21.3亿元,年度规模保费达成率达到66.4%。其中,团险和银保的年度计划达成率分别达到83%和71%。
“目前,生命人寿的总资产大约80亿元。”李钢透露。并且,由于手握超过20亿元的注册资本金,在数年之内生命人寿暂时不会有偿付能力不足的担心。
尽管有如此华丽的外衣包裹,李钢仍旧要为保费的增长、业务结构的平衡,以及投资收益的提升日日困扰。
日前,沉寂多年的李钢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这也是他“换位”总经理以来第一次直面媒体。
上海证券报:由于经营年限和规模限制,生命人寿无法成立自己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换言之,在股票、基础设施等投资必须通过专业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操作,请问这样的安排对于投资风险和收益有何影响?随着投资渠道的放开,投资收益将成为决定保险公司产品价格竞争的最关键所在,请问生命人寿对此有何想法?
李钢:近年来,在保监会大力推动下,保险业在资金运用渠道和环境方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尤其是今年上半年,保险业在资金运用收益上创下了历史的新高。作为保险业的另一只轮子,资产管理越做越大,终于能够与承保业务这一只轮子匹配。
保监会出于对保险资金高效安全运用的考虑,将新渠道优先批给较为成熟的大公司,对此我们非常理解并支持。但同时我们也期待,对于达到一定资产规模、治理结构完善、具有专业投资架构和人员系统的中小公司保监会也会给予一定机会。因此,我们呼吁逐步将现有的9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友邦资产管理中心(“9+1”结构),变成“9+X”结构。对中小型公司,只要其发展起来,合乎保监会在上述三个方面的规定,就能够给予他们渠道,让他们也能在安全高效的前提下提升投资收益。
生命人寿资产规模约80亿,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设有专业化的资产管理中心,具备健全的现代化的风险管控系统,是中小公司的代表,具有拓宽渠道的强烈需求,公司已经建成了向业内一流公司看齐的资产管理架构和运营体系,把自身的准备功课做足,一旦时机成熟,即可立即高效运作。
上海证券报:我们注意到整个金融行业都在进行集团化和综合金融的尝试,作为中型的寿险公司,生命人寿在这方面有何打算?
李钢:集团化经营和综合金融是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也是生命人寿的发展愿景,公司对此有着明确的战略目标与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