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副主席李克穆:目前,中国保险业的市场格局已经形成中外资保险公司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教授:加上中资股份制保险企业的外资股份,外资规模其实远大于6%,因此,有必要关注6%以外的市场。
●中资保险企业:中外资保险企业之间是经营理念和资本实力的较量,外资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定位于长远目标,待基础打牢后将厚积薄发,我们则显得相对急功近利。
●中外合资企业:市场份额每增长一个百分点,都意味着艰辛的付出。
●外资参股的中资企业:我们感觉到,外资经过初期略微的水土不服,摸清情况后,又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现在已经缓过劲儿来了。
“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
“和外资保险公司相比,我们最大的优势在于市场信誉度高,老百姓更认可我们,其次是价格的优势。”近日,中国人寿北京分公司营销员小李告诉记者,一位曾经旅外学习生活的中国医生回到国内,将若干中、外资保险企业的产品反复比较后,最终成为了她的客户。
至今,在很多中资保险企业营销员眼中,外资及合资保险公司能对自身形成的压力依然还很遥远,因为,“保险尤其是寿险,主要是由人来做,而不是制造业那种标准化、流水线上的作业”,因此,拥有“人脉资源”和“社会关系”的中资保险企业,自然独具“先发优势”,品牌广受国人认可不说,最重要的是,让中国老百姓觉得买了放心、拿着保险。
“虽然从份额上说并不大,全国只占6%左右,但有些外资公司在一些大城市发展得相当快速。”就在最近一次论坛上,中国保监会副主席李克穆特别指出,近几年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保险公司已经获得了较为稳定的发展,在广州、上海保险市场上,外资比例已经约占18%左右,目前从中国保险业市场格局来说,已经形成中外资保险公司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
从2004年12月11日中国政府兑现入世承诺开放保险业,到今年入世过渡期行将结束,外资保险公司开拓中国市场的步调,已经从驻扎在率先开放的上海、广州等地,到目前集结于富裕、成熟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进而“北上”和“西进”,打破了地域限制以及由此而派生的设立分支机构限制,并获准向中国及外国公民提供健康险、团体险、养老险、年金服务,保险业因此被普遍视为中国金融业内开放程度最高的行业。
按照官方统计,实施全面开放政策两年之后,外资及合资保险企业全国市场份额已经缓慢增长到目前6%的水平,这在一位由外资参股的中资寿险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看来,外资及合资保险企业已经度过了初期的“水土不服”,在摸清中国情况的同时,又不失时机地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现在已经缓过劲儿来了,后发优势很强。”
“他们定位于长远目标,开始并不高调,待基础打牢将会厚积薄发。”某中资寿险公司运营总监称,外资公司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依托雄厚的资本实力,相比之下,一些中资机构则显得急功近利,不乏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
“因此,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是作战略投资,而不是财务投资。”9月22日,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两者概念不同,财务投资仅仅是为了挣钱,而战略投资是着眼于将来,虽然同样是为了挣钱,但并不是短期的挣钱,而是为了今后更有利地占有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