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保险 > 保险学堂 > 正文
 
投保分红险 要避免六大误解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3年09月09日 11:55

    深圳有关保险人士表示,归根结底,分红险还是一种保险产品,投资性只是附加在保险基础上的附属功能。因此,消费者购买分红险时要慎重。

   误解一:拿分红利率和储蓄利率比较

    有的保险公司在推销分红保险的时候,拿保单分红的回报率和银行储蓄利率相提并论,但专家指出,保险和银行储蓄根本不可能相提并论。因为保险公司分红的标准并不是像银行利率那样计算出来的。银行存款利息的计算是以本金为基础,乘以利率。而保险公司计算分红金额的时候,并不是以投保人的保费为基础计算,如一万元的分红险保费,要扣掉保险公司的开支、保险代理人的佣金等等各项费用后,才用来计算分红收益,而不是一万元作为计算收益的基数。事实上,大多数分红险品种真正的红利分配是根据每一保单的年度末现金价值进行计算,分配给投保人红利的。而现金价值,根据险种的不同,都在保费的基础上打了一定折扣。在这个问题上,有的保险公司的代理人就会故意混淆概念,让一般的投保人误以为买分红险就好像将钱存银行,但回报率却比银行高。此外,有的保险公司会在保单上写上分红率的大致范围,比如高分红是6%,中分红5%,低分红4%,这其实是一个容易让普通投保人产生错觉的宣传方法,误以为最低分红率就是4%。但实际却不然,就分红险产品的特点看,分红本身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到实际分红的时候,分红率完全有可能低于4%,这和在银行储蓄时就已经确定的利率完全是两回事。误解二:承诺保底分红,且分红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

    虽然分红险的预期收益率不算高,但一些追求资金安全、又能获得稳定收益率的人们却对此十分动心。一般的分红险产品都会将保本保息外加分红作为卖点。抛开分红不提,大多数分红险产品的基本利息收入都比较低,不及同期银行整存取款的利率。购买分红险是否能取得比银行更高的收益率,就看其分红的多寡。但分红险的分红则是不确定的,完全取决于保险公司的分红能力,而且有关监管部门也规定不允许保险公司承诺保底分红率。误解三:以历史业绩暗示分红保障

    有关部门指出,分红险的获利性考验的是每家寿险公司的持续获利能力。而某些公司过度提示其历史业绩,来显示高分红率,无异于误导投保人。分红险的红利主要来源于费差益、死差益和利差益,其中死差益和费差益占的比重非常小,一般分红险的红利大部分来源于投资收益。投资收益的高低与市场大环境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有时历史业绩并不能说明太大问题。误解四:利用银行的信誉,将保险当成储蓄卖

    在一般老百姓心目中,银行一直是值得信赖的,具有很高的可信度。于是有些保险代理人就利用银行的信誉,在银行营业网点外摆摊设点,将分红险产品打扮成一种新的储蓄品种来卖。专家分析,分红险和银行储蓄是完全不同的两类金融工具,使用这两种金融工具的人群,其投资需求、风险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如果普通储户在不太了解分红险的情况下,贸然买进分红险产品,很可能产生纠纷。误解五:购买分红险能“双重免税”

    不少人对银行的利息税心里存在一定想法,某些保险代理人就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在推销分红险时,用“双重免税”的说法来吸引客户投保。专家指出,分红险中根本没有所谓的“双重免税”。在中国,老百姓拿自己的钱去买保险,这些钱本身就是税后收入,那就不存在再被免税的问题。而且,分红险的红利所得不征税,和银行存款的利息税也不具可比性。误解六:保险公司最保险

    不少顾客购买分红险时,其很重要的一点顾虑就是资金的安全性,担心保险公司可能不保险。而有些保险代理人为了打消投保人的这种顾虑,在向客户推销分红险时,不仅宣传自己公司的经营投资状况如何良好,还声称“《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不能破产”,让客户产生一种印象,将钱交给保险公司比交给银行还放心。但实际上,假如保险公司经营不善,投资失败也一样会有风险。《保险法》只是规定保险公司不能自行解散而已。保险专家提醒普通市民,从理财角度而言,可能确实有购买分红险的需要,但千万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忘了风险,以免将来后悔。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