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成立铜商会,谈判结果同样堪忧。有组织肯定是好事,但我们铜加工行业冶炼产能过剩,资源严重短缺,我觉得谈判不可能获胜,除非国际市场铜精矿严重过剩。”昨日面对记者的访问,一不愿透露名字的业内人士直言不讳。
据悉,为了应对铜矿谈判的僵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日前在北京成立了有色协会铜、铝、铅锌分会,并选举产生了分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协会铜部主任尚福山出任铜分会理事长。铜分会规定,凡是铜冶炼、加工能力在5万吨/年以上,矿山能力在100万吨/年及以上的企业均被允许成为分会的会员。
目前,国际铜原料年度第一轮谈判已经结束,而由于谈判双方在一些细节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该谈判也被迫陷入僵局。
面对危机,中国铜冶炼企业首先抱团自救。云铜、江铜等8家成员企业迅速组成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小组(CSPT)。据悉,2005年CSPT成员企业电解铜产量169.7万吨,占当年全国电解铜总产量的66.7%;进口铜精矿314万吨,占当年全国总进口量的77.5%,在国内铜产业应具有绝对的话语权。
国金证券分析师李追阳向本报记者表示,谈判的结果还是不好判断。外方一直认为中国的铜冶炼产能增长过快,铜加工企业或许应该借鉴铝市的经验,考虑联合减产。据介绍,在氧化铝价格一度高涨时,电解铝企业就纷纷减产,后来的实践证明,他们的减产举措是非常成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