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糖期价自2月见顶后,迄今跌幅高达49%,整个市场“空”气弥漫。笔者认为,只要基本面状况没有发生质变,持仓结构依旧,白糖下行趋势将不会改变。
郑州白糖于2006年1月6日开始挂牌交易,在基本面供需缺口扩大预期、国际糖价高企和原油价格升至70美元/桶历史高位的三重刺激之下,一度激发了汹涌的做多浪潮。然而,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糖价在2月见顶后,609合约自6300元/吨的价格下跌到最低的3200元/吨附近,跌幅为49%。纽约原糖期货价格由最高的19.73美分/磅跌至11美分左右,跌幅也已为44%,且不知底部在何处。空头优势明显,步步紧逼,多头苟延残喘,无计可施。
环境在变思维更要变
白糖上市之初,从1月16日到2月6日,在短短11个交易日中上涨了1614元,涨幅达34.8%。整个市场在上涨途中成交量也不断放大,最高时突破八万手,是上市首日的三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首先,供需出现缺口。据国际糖业组织ISO预估数据显示,2005/06年世界食糖供需缺口为222.5万吨,国际市场供求失衡。白糖供应量缩减,需求量大增造成供不应求。国内与此类似。其次,受地缘政治影响,油价长期高企,更多甘蔗用来生产燃料酒精,使白糖具有了能源概念。而在全球,能源短缺导致原油价格一路高涨,糖价相应走高。最后,美糖突破高点。国际糖价在上述双重因素刺激之下,接连突破高点,2月3日纽约11号期糖3月合约更是达到了19.73美分的最高价,创下五年来历史最高。受此带动,郑州白糖5月合约于2月6日到达6246元的历史顶峰。
但今非昔比,上述基本面状况已发生根本性转变。其一是新产季供应预期大量增加。美国农业部(USDA)预计全球食糖产量将达到1.492亿吨(原糖值),比05/06榨季增加460万吨。国内预计06/07榨季产量为1070万吨,需求为1050-1100万吨,只靠国内供应就基本能达到产需平衡,加上进口糖,市场供大于求。
其二,国储抛糖引发第三方供应效应显现。在近期几次拍卖中,国储严格禁止糖厂参与,最终结果是不但拍卖价格跌了,而且拍卖价格低于当地现货价格。预计后期国储每次拍卖都对市场是一个无情打击。
其三,国际糖价向下破位。NYOBT原糖自破位下跌以来可谓一泻千里,基金净多持仓比例从最高的32.5%一直下降到目前的5.51%,只及糖价高位时的四分之一,而糖价也已较原高点下跌了40%多,目前在11.5美分有一定支撑。
中粮占据绝对优势
从6200元到最低点3200元,白糖空头获利颇丰,多头惨淡收场。综观这波行情,可以发现:首先,以中粮为龙头的空头占据绝对优势。从盘面来看,空方绝对控盘,多头都是散兵游勇,被打得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市场缺乏可以与之抗衡的多头主力资金进场。从持仓结构看,空头巨幅持仓,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挂于多头上方,最高时,中粮净空达到20000多手之多,几乎是多头排名前10位的总和。这直接造成在这么大的一波下跌势头当中,几乎没有像样反弹。同时,造成“内外落差”,在外盘反弹情况下,可以保证内盘不涨,而当外盘跌时,却可以让内盘价格加速下跌,甚至超幅下跌,可见空头势大无比。
其次,行情反弹是以多头阶段性溃败而告终,价格上涨是由于空头的主动回收及多头的被动平仓所致。而且,屡次反弹总伴随着持仓的大幅减少。
最后,中粮有诱多嫌疑。在“试剑寻对手”心理下,中粮甚至还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8月8日,中粮空单巨减近8000张,净空头只余4677张,在众人皆以为底部反弹行将开始并为之欢呼雀跃的时候,第二天就重新抛进,让那些急于入场抄底的多头后悔不已,这样的举动,明显有诱多嫌疑。
总之,白糖期货经过半年多拼杀,以多头溃败而告终,“马太效应”得以充分体现,以中粮为首的主力空头做足了这波行情。导致强者愈强,弱者越弱,市场资金流向更为集中,让其在以后的操作中更加游刃有余。
后市来讲,只要基本面状况没有发生质的转变,持仓结构也没有发生变化,依然维持大幅净空局面,那么,白糖下行趋势不会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