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包括QFII在内的各界专业人士都在呼吁,中国资本市场应该引入新鲜血液。今年5月,中国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恢复,前期市场对新股发行的反应非常正面,然而近期“新股恐惧症”再度复发。目前的新股发行节奏是否过快?发行机制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多家外资机构的高管。
新股发行不宜过密
摩根大通证券(亚太)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研究部主管龚方雄认为,市场并没有对新股有太大的恐惧,只是希望新股发行不要太密集。国航发行没有得到市场足够的认可,主要是因为在高油价的背景下,全球的航空公司都面临很大的压力,市场对国航发行反应平淡实属正常。但这并不代表市场对整个新股发行表示悲观。
瑞士信贷中国研究部主管陈昌华表示,A股市场前一阵子涨得太急,需要调整。在7月的时候,很多没有基本面利好支持的股票都在上涨,这是很危险的。IPO通常被当作市场调整的一个借口,全世界的股市都存在类似现象。当然,一些IPO受挫,也是市场向监管机构发出的一个信号———新股发行太快了。总体来看,现在的调整是健康的,投资者不必反应过度。
花旗集团董事总经理、中国研究部主管薛澜也表示,国航虽然是一家很好的公司,但在目前油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未必是投资的最好时机。国航发行情况显示,目前的投资者对新股更有选择了,不再像过去那样因为新股能赚钱就盲目地去追捧。
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胡祖六指出,现在的投资者信心与一年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当然,在目前新股发行比较密集的情况下,投资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也正因为如此,新股发行的表现才会出现差异化。
发行机制需更市场化
在被问及对目前发行机制的建议时,受访者一致认为,应该更多地发挥市场的作用,对新股发行的节奏和定价进行调节。
据陈昌华介绍,香港的企业在制定上市计划时比内地企业自由,在经过上市聆讯,获得监管机构认定后的6个月内,企业可以自主选择何时上市,如果企业觉得目前的市场环境不适合上市,可以推迟上市。
胡祖六认为,现在A股市场很多公司都排着队等上市,在新股供应加大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必然对发行价格造成压力,也不利于上市时股票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发行人、保荐人和承销商对此都会有所考虑。投资者除了看公司的基本面情况外,也会根据新股的供应调整认购需求。上市是企业的自主行为,监管机构不应替市场去作决定,放慢审批速度,更不应该叫停新股发行。
薛澜也指出,海外市场是没有人规定谁能发谁不能发的,IPO只是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互相选择。A股新股发行机制中计划的成分重了一点。对于新股发行,监管机构不应过多干预,应该让市场来决定什么时候应该发行。每一家拟上市的公司及其保荐人对他们发行的股票是否有竞争力都会有自己的判断,如果他们觉得自己的股票没有竞争力,自然会与其他新股发行时间错开,不需要监管机构去安排。
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
目前A股市场新股发行散户申购所占的比例在50%-80%,而香港的散户认购比例通常只有10%-20%,A股市场是否应该借鉴香港的经验?
对此,陈昌华表示,内地市场是一个以散户为主的市场,将散户认购比例压得太小很难,现在只能鼓励机构投资者更多地参与进来,但不能操之过急。
胡祖六也认为,散户比例过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内地市场的波动性比较大。虽然近年来内地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已经有了显著增加,但要让机构投资者成为市场的绝对主力还需要时间。
薛澜则表示,香港的情况有点特殊,因为香港只是一个城市,本土的个人投资者只占很小的部分,大部分资金来自海外的机构投资者,而上市公司的集资规模又很大,所以散户认购部分所占的比例小一些。但是在美国、日本等其他相当成熟的资本市场,散户占的比例也是相当大的,散户认购新股的比例也就很高。当然,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通常能够给股票一个更为合理的估值。
龚方雄建议,内地资本市场应该进一步对外资开放。“我近期去美国考察,发现国外有很多投资机构对中国内地资本市场非常感兴趣,但是钱进不来,因为QFII的额度已经用完。国外的资金对中国股市还是很有信心的,如果国内资金担心IPO消化不良,那就让国外的钱进来。”
好公司多多益善
受访的外资机构高管一致认为,内地股市应该引入更多的优质公司,提升市场的整体质量。
陈昌华表示,在过去的一年里,虽然内地股市大幅上升,但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其实并不理想,市场上可以买的好股票不多,指数依靠现有的股票拉动继续上升是很难的。正因为如此,市场应该让更多的好公司上市。
龚方雄则指出,高素质的公司会吸引很多新钱流入,如中国银行、大秦铁路等都得到了市场认可。
薛澜强调,中国并不是缺乏可以流入股市的资金,而是缺乏好的上市公司,不能因为市场跌了几天就停发A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