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以来,国内新成立的证券投资基金规模达1055亿份。基金“天量发行”的直接动力无疑来自股市的上涨行情,因为基金净值的持续增长充分展示了股市的“赚钱效应”。而更本质的原因在于,证券监管部门近年来不懈地推进市场化变革,为基金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近两年来,监管部门简化了基金审批程序,初步建立起高效的监管体系,从而满足了基金业的发展需要。由此,市场主体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被大大地激发出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又平稳有序。在此背景下,基金业的发展速度超出了人们当初的最乐观预期。
2000年至2005年,当时A股市场陷于低迷,同期的上证指数从2000点下滑到1000多点,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总体规模却从562亿增至5000亿,且基金品种日趋多样。从第一只债券基金的发行到中短债基金的问世,我国基金业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便推出了所有类型的基金产品。对此,一位权威人士感叹道:“与其说管得好,不如说放得好。”
在基金业发展初期,管理部门对基金发行实行严格的审批制。一个产品从上报到获批要经过层层环节,耗时一年也不算是什么新鲜事。现在,基金发行采用的是核准制,基金产品报批程序大为简化,一般情况下从报批到获准只需两个月时间。但是,放松管制并非“一放了之”。现在监管部门的责任不是变轻了,而是加重了。搭建公正高效的制度平台,制定公开透明的“游戏规则”,并严格监督执行,成为管理者的新要求。
业内人士认为,基金业的监管变革为证券市场其他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以“新兴加转轨”为特征的资本市场中,在股权分置改革胜局已定的历史时刻,一系列的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监管者与市场各方的诸多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比如并购审批、产品创新等等。在当前资本市场发展的新阶段,需要充分调动市场各个主体的积极性,以更好地推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在一定意义上,资本市场的监管变革是一场自我变革,监管部门需要从权利本位转变为市场本位,从强化政府的行政干预转向公共监管。“放”也是“管”的一种模式,市场期待更加艺术化的有效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