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一直在努力维持适当的本外币利差水平,从而为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创造有利条件。2005年3月17日,央行有意将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由1.62%下调至0.99%,造成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大幅下降。同时央行不断减弱公开市场货币回笼力度,将市场利率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随着美联储不断加息,美元利率持续上升,本外币利差水平也稳步扩大,逐渐上升至2005年11月份3%左右的水平。此后央行适当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人民币货币市场利率跟随美元利率不断提高,但本外币利差一直维持在3%左右的水平。正是在这一利差水平下,央行稳步推进了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平稳实现了人民币汇率的缓慢升值。由此可见,维持3%左右的本外币利差是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前提条件。
但是从8月份以来,本外币利差出现了收窄的迹象,截至8月25日1年期LIBOR利率为5.47%,1年期央行票据收益率为2.84%,本外币利差水平为2.63%,较7月末下降了0.19个百分点,这表明目前维持3%本外币利差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变化。
一是从外部因素来看,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美元利率上升趋势得到抑制。8月份美联储宣布暂停加息,预示着美元加息周期接近结束。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美元加息前景变得更加暗淡,受此影响美元利率上升空间已经不大。从近期美元利率的走势来看,1年期LIBOR利率已经停止了上升趋势,甚至较7月末有所下降。
二是从内部因素来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依然偏快,人民币市场利率稳步上升。为了抑制经济过热和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央行出台了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人民币市场利率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截至8月29日1年期央行票据收益率较7月末上升了0.05个百分点。当前货币政策的重点仍然是治理经济过热和流动性过剩,后期央行仍有可能出台紧缩性货币政策,人民币市场利率存在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受以上两方面因素综合影响,下一阶段本外币利差水平将趋于下降,这显然不利于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
今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持续增加,外汇占款继续大幅增长,说明国内外汇市场供大于求,这一基本格局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改变,因此下一阶段人民币汇率将呈现继续升值的趋势。当前汇率改革的重点在于如何在本外币利差趋于收窄的情况下,保证人民币汇率继续平稳升值。为此央行需要合理把握人民币升值的节奏,采取“前快后慢”的策略,即抓住目前本外币利差依然较高的有利时机,适当加快人民币升值的步伐,此后随着本外币利差的收窄,逐渐减缓人民币升值的速度。
当然人民币加速升值有可能会增加境外游资流入规模,从而加剧国内流动性过剩局面,增加经济过热风险,为此央行需要出台一些配套政策:一是适当减弱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稳定人民币市场利率水平,努力维持适当的本外币利差;二是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从而缓解人民币升值预期;三是加大对商业银行窗口指导力度,抑制银行贷款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