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规模超1100亿 上海农商银行以创投思维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

2025-04-02 15:31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为上海地区金融赋能民营科技企业、助力科创中心建设的中坚力量,上海农商银行以创投思维深化科技金融服务,打造以科创金融为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截至2024年末,上海农商银行累计服务科技型企业超8000家,规模超1100亿元,其中超9成为民营企业。该行已服务上海市近半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约三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其中“鑫动能”客户超1000户,已上市企业139家,进入辅导备案阶段拟上市企业100家。

近日,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召开的“2025年上海科技金融工作会议”上,上海农商银行凭借在科技金融领域的多年深耕,连续第八年获颁“上海科技金融合作银行优秀奖”。

把握城市发展脉搏 金融科创深度融合

作为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金融主力军,上海农商银行的科技金融版图与城市科创地图深度叠加,以金融活水滴灌本地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

多年来,上海农商银行持续升级服务模式,已建成“1+1+12+N”多层次、广覆盖的科技金融专营机构体系,成立上海市首个总行级科技金融事业部。围绕临港新片区、大零号湾、G60科创走廊、漕河泾开发区等上海重点科创承载区设立12家科技金融特色支行,其中陆家嘴特色支行、漕河泾开发区特色支行已转型为科技支行,与张江科技支行一并纳入上海市首批科技支行管理名单。聚焦上海市的三大先导产业和六大重点产业,以及四大新赛道产业和五大未来产业方向,设立N个科技金融特色团队。同时制定配套支持政策,营造“敢贷、愿贷、能贷”的良好氛围。

重塑信用评价逻辑 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上海农商银行重塑对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逻辑,全面优化贷前、贷中、贷后环节的评价体系,提升对企业的专业服务能力。

从“看过去”转向“看未来”,以创投型信贷思维评估企业潜力,重点关注企业所处行业、核心技术、创始人及核心团队、股权融资进展等方面,更有针对性地评估项目风险。数字赋能信用评价,以数字化评价模型勾勒企业概貌,上线知识产权评价系统,设计科创企业孵化器及在孵企业评估模型,开发风险预警系统。加强对重点行业的研究分析,以特色化行业研究甄别行业风险,针对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设立涵盖总分支行、前中后台的战略新兴行业研究分院。以专职化审查审批把控业务风险,推进审批专职人员配置,加强对企业成长性以及潜在风险的把握。

打造多元赋能体系 完善科创金融服务

上海农商银行坚持“科创更前、科技更全、科研更先”理念,自2018年推出“鑫动能”战略新兴客户培育计划以来,不断升级科创领域金融服务,历经“1.0”和“2.0”时期,围绕科技型企业的多样综合需求推出“鑫动能”3.0综合服务方案,形成以“五专服务+六维赋能”为核心的综合赋能体系。通过联合外部机构,建立以“鑫动能”客户为中心的“1+N”赋能生态圈,提供产业资源整合、政策资源对接、投资机构引荐、专业辅导咨询、人才管理服务以及技术成果转化等赋能。

该行联合合作伙伴推出“鑫动能”领航计划系列赋能活动,通过活动或线下定向对接方式为近500家“鑫动能”客户提供赋能服务。定期发布专门针对科技企业的政策资源包“鑫知库”,累计协助30余家“鑫动能”客户成功获取惠企政策资源。为超100家“鑫动能”客户对接外部投资机构,提供“并购撮合+并购贷款+并购咨询”全流程服务。联合推进科创“鑫孵化”基地的系列品牌建设,逐步形成以早期企业为培育目标的科创“鑫孵化”生态圈。

聚焦企业重点需求 提升融资获得感

践行“投早、投小、投硬”理念,上海农商银行根据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聚焦首贷、信用、中长期需求,以“核心人才+核心技术+核心优势”为衡量坐标创新优化,搭建“鑫科贷”产品体系,在准入门槛、额度、担保方式、期限等方面进行突破,致力于提升企业的融资获得感、满足感。

该行关注孵化器在孵企业,推出“鑫孵贷”专项服务方案,2024年以来,累计建联孵化器近300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35家,实现高质量孵化器全覆盖,服务近600家孵化器企业。破解初创期企业融资难题,与临港集团合作推出“临港园区科创贷”,培育一批发展新质生产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截至2024年末,放款金额已突破110亿元,惠及近千家企业。大力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发展与模式创新,截至2024年末,该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余额突破4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率超100%,规模与客户数位列上海市同业第一,并荣获“上海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中心”称号。支持原创性技术研发,推出鑫动能研发贷,旨在解决处于早期研发阶段科技企业研发期限长、无抵押资产等痛点。支持科技产业发展,针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上海市重点产业推出集成电路芯片贷、人工智能算力贷、生物医药License贷以及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生物医药CXO专项服务方案等具有行业特色的产品。

上海农商银行表示,始终为民营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面、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激发科技创新的干劲和活力,为书写“科技金融”新篇章贡献力量。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田云绯)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2025银行 > 银行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贷款规模超1100亿 上海农商银行以创投思维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

2025年04月02日 15:3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作为上海地区金融赋能民营科技企业、助力科创中心建设的中坚力量,上海农商银行以创投思维深化科技金融服务,打造以科创金融为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截至2024年末,上海农商银行累计服务科技型企业超8000家,规模超1100亿元,其中超9成为民营企业。该行已服务上海市近半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约三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其中“鑫动能”客户超1000户,已上市企业139家,进入辅导备案阶段拟上市企业100家。

近日,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召开的“2025年上海科技金融工作会议”上,上海农商银行凭借在科技金融领域的多年深耕,连续第八年获颁“上海科技金融合作银行优秀奖”。

把握城市发展脉搏 金融科创深度融合

作为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金融主力军,上海农商银行的科技金融版图与城市科创地图深度叠加,以金融活水滴灌本地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

多年来,上海农商银行持续升级服务模式,已建成“1+1+12+N”多层次、广覆盖的科技金融专营机构体系,成立上海市首个总行级科技金融事业部。围绕临港新片区、大零号湾、G60科创走廊、漕河泾开发区等上海重点科创承载区设立12家科技金融特色支行,其中陆家嘴特色支行、漕河泾开发区特色支行已转型为科技支行,与张江科技支行一并纳入上海市首批科技支行管理名单。聚焦上海市的三大先导产业和六大重点产业,以及四大新赛道产业和五大未来产业方向,设立N个科技金融特色团队。同时制定配套支持政策,营造“敢贷、愿贷、能贷”的良好氛围。

重塑信用评价逻辑 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上海农商银行重塑对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逻辑,全面优化贷前、贷中、贷后环节的评价体系,提升对企业的专业服务能力。

从“看过去”转向“看未来”,以创投型信贷思维评估企业潜力,重点关注企业所处行业、核心技术、创始人及核心团队、股权融资进展等方面,更有针对性地评估项目风险。数字赋能信用评价,以数字化评价模型勾勒企业概貌,上线知识产权评价系统,设计科创企业孵化器及在孵企业评估模型,开发风险预警系统。加强对重点行业的研究分析,以特色化行业研究甄别行业风险,针对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设立涵盖总分支行、前中后台的战略新兴行业研究分院。以专职化审查审批把控业务风险,推进审批专职人员配置,加强对企业成长性以及潜在风险的把握。

打造多元赋能体系 完善科创金融服务

上海农商银行坚持“科创更前、科技更全、科研更先”理念,自2018年推出“鑫动能”战略新兴客户培育计划以来,不断升级科创领域金融服务,历经“1.0”和“2.0”时期,围绕科技型企业的多样综合需求推出“鑫动能”3.0综合服务方案,形成以“五专服务+六维赋能”为核心的综合赋能体系。通过联合外部机构,建立以“鑫动能”客户为中心的“1+N”赋能生态圈,提供产业资源整合、政策资源对接、投资机构引荐、专业辅导咨询、人才管理服务以及技术成果转化等赋能。

该行联合合作伙伴推出“鑫动能”领航计划系列赋能活动,通过活动或线下定向对接方式为近500家“鑫动能”客户提供赋能服务。定期发布专门针对科技企业的政策资源包“鑫知库”,累计协助30余家“鑫动能”客户成功获取惠企政策资源。为超100家“鑫动能”客户对接外部投资机构,提供“并购撮合+并购贷款+并购咨询”全流程服务。联合推进科创“鑫孵化”基地的系列品牌建设,逐步形成以早期企业为培育目标的科创“鑫孵化”生态圈。

聚焦企业重点需求 提升融资获得感

践行“投早、投小、投硬”理念,上海农商银行根据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聚焦首贷、信用、中长期需求,以“核心人才+核心技术+核心优势”为衡量坐标创新优化,搭建“鑫科贷”产品体系,在准入门槛、额度、担保方式、期限等方面进行突破,致力于提升企业的融资获得感、满足感。

该行关注孵化器在孵企业,推出“鑫孵贷”专项服务方案,2024年以来,累计建联孵化器近300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35家,实现高质量孵化器全覆盖,服务近600家孵化器企业。破解初创期企业融资难题,与临港集团合作推出“临港园区科创贷”,培育一批发展新质生产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截至2024年末,放款金额已突破110亿元,惠及近千家企业。大力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发展与模式创新,截至2024年末,该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余额突破4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率超100%,规模与客户数位列上海市同业第一,并荣获“上海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中心”称号。支持原创性技术研发,推出鑫动能研发贷,旨在解决处于早期研发阶段科技企业研发期限长、无抵押资产等痛点。支持科技产业发展,针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上海市重点产业推出集成电路芯片贷、人工智能算力贷、生物医药License贷以及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生物医药CXO专项服务方案等具有行业特色的产品。

上海农商银行表示,始终为民营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面、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激发科技创新的干劲和活力,为书写“科技金融”新篇章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田云绯)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