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琪
近年来,境外机构对境内债券的持有量持续增加。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9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4.52万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3.1%。从券种看,境外机构持有国债2.28万亿元、占比50.4%,同业存单1.12万亿元、占比24.8%,政策性金融债0.95万亿元、占比21.0%。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8月份,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增加600亿元。截至8月份,境外机构已连续12个月增持境内银行间市场债券,累计增持规模达1.34万亿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日前在谈及8月份外汇收支形势时提到,主要渠道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向好。同时,该负责人表示:“境外机构继续净增持境内债券,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意愿保持稳定。”
对于境外机构持续增持境内债券,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有多方原因”。一是出于避险需求。人民币债券与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债券收益率相关性较低,其分散化投资价值凸显,避险功能增强。二是受债券息差交易或收益率吸引。此外,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资产的需求增加,而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是持有人民币资产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外资开始关注并持有人民币资产,以分散风险并寻求新的收益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