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银行中长期流动性 4月MLF料超额续做
央行开展4月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的日期临近。业内人士预计,央行或通过超额续做MLF的方式,向银行体系补充中长期流动性,支持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突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以宽信用支持经济回升。
4月1500亿元MLF到期
数据显示,4月将有1500亿元MLF到期。从影响因素看,4月MLF超额续做的可能性较大。
东吴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李勇表示,受缴税和财政支出季节性因素影响,财政存款呈现“季初增加,季末减少”的特点,4月财政存款将收回流动性约5800亿元。同时,4月是缴税大月,若因缴税令流动性出现收紧,不排除央行超额续做MLF的可能性。中泰证券研报也认为,考虑到4月面临一定的流动性回笼压力,不排除MLF超额续做的可能。
除上述因素外,从资金利率角度看,本月MLF亦有超额续做的可能。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考虑到3月降准已补充相应长期资金、信贷节奏趋于平稳以及财政因素扰动相对有限,资金面所面临的制约因素或有所减退。央行或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微调,比如超额续做MLF等,以维持DR(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以利率债为质押的回购利率)运行中枢基本不变。
“从过往经验来看,历年4月央行都有意呵护流动性平稳。”天风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说,考虑到央行已在3月降准,预计4月货币政策操作主要通过MLF进行中期流动性投放,规模可类比2月和3月超额续做情况。
利率是否调整引热议
MLF利率自2022年8月调整后,已连续7个月“按兵不动”。在近期部分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背景下,4月MLF利率是否调整引发市场讨论。
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分析,当前时点,存款利率的变化是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所带动的,并不等同于货币政策取向出现了变化。近期DR007(银行间市场7天期债券回购利率)一直紧密地围绕着OMO(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波动,没有政策利率下调的前兆。
在张旭看来,当前信贷增长势头良好,企业贷款利率呈稳中有降态势。此时下调MLF利率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不高。中长期来看,MLF利率会趋势性下降。
不过,降低MLF利率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表示,参照历史经验,在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情况下,央行货币调控的宽松窗口不会关闭。
“考虑到当前信贷增长可持续性仍面临一定压力,因此,适当调降政策利率,引导市场利率继续下行,进一步激发居民和企业有效融资需求,仍具有必要性。”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此外,结合外部因素看,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即将结束加息。
以宽信用支持经济回升
当前形势下,以宽信用支持经济回升成为共识。专家表示,着眼于支持经济整体好转,以及满足市场主体较快上升的融资需求,未来一段时间,信贷投放会处于偏强状态,银行体系需要适时补充中长期流动性。
因此,稳健的货币政策需持续发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突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以宽信用支持经济回升。
董希淼认为,应综合运用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长短结合、量价并举,有效调节市场流动性和利率水平,将流动性更加精准地滴灌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相较于总量政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被寄予厚望。张瑜表示,在MLF利率、7天期逆回购利率、LPR不动的情况下,政策支持的行业或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定制“降息”。
(责任编辑:蒋柠潞)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