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连续七个月维持不变 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仍将下行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3年3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一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均与上月持平。这是LPR在2022年8月下降以后连续七个月维持不变。
谈及本月LPR不变的原因,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3月15日央行开展481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为2.75%,LPR在MLF基础上加点而来,MLF中标利率如果不变,LPR调整的可能性较小。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年初以来市场利率有所上行,银行负债成本走高,LPR加点下调受限。央行降准加快落地,旨在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但此次降准幅度偏小,节约的资金成本相对有限,暂不足以推动LPR下调。
另外,根据央行公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22年全年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7%,同比下降了0.34个百分点,处于较低位状态。“本月LPR维持不变,还可能考虑到贷款利率已经处于历史低位以及内外均衡等问题。”董希淼说。
展望未来,东方金诚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王青认为,当前经济转入回升过程,但基础仍不牢固,短期内仍需要将企业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保持在低位,为经济修复创造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他认为,尽管3月LPR保持稳定,且年初两个月信贷投放规模大幅多增,但在去年12月及今年3月央行连续降准、以及去年9月以来存款利率普遍下调推动下,今年上半年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仍有望保持在低位。
温彬表示,后续LPR的调降,仍有赖于MLF利率下调和银行负债端成本节约的累积效应,且央行认为当前的实际利率水平已较为合适,短期继续引导LPR下降的空间相对有限。但通过差异化的方式定向满足房地产业等需求,支持实体经济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仍是政策引导方向。
(责任编辑:关婧)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