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资产管理武夷峰会将举办“以盏为媒 共话发展”系列活动

2022-11-23 13:38 来源:中国经济网

  福建是中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是南平最大的特色,绿色是南平天然的底色。近年来,南平创建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探索绿色发展的金融基因。 

  11月24日下午,备受关注的四场“武夷茶话”系列主题活动将在世界双遗产武夷山举行。届时,国家部委领导、知名经济学家、金融机构代表、央企国企及世界500强企业代表等多位嘉宾将就各自关心的话题提出观点,发表建设性意见。借此,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对话的开始,更是广交良缘、共铸未来的开始,为南平的特色产业转型与绿色金融改革搭建长期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以盏为媒,共话发展 

  本场活动将在武夷山市星村镇的茶言精舍举办,围绕“我看福建发展,我看南平发展”的议题展开对话。部委领导、省市领导、专家学者及金融机构代表将参加本场活动。 

  活动期间,嘉宾们不仅能感受到儒雅精致的宋代点茶,还将前往龙窑一同见证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建盏的开窑过程。建盏是宋代皇帝宋徽宗之最爱,亦是点茶中不可或缺的茶器。一度失传的建盏烧制技艺与宋代点茶一同淡出了历史舞台,远离了现代人的生活。如今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动下,建盏烧制技艺恢复,重回大众视野,并站上了艺术的巅峰,也让曾经风靡一时的点茶再现世人面前,这无不令人感叹。以此为媒,共话绿色经济之革新,实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道。 

  20多年来,福建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统领生态省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现在,福建正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主线,打造绿色产业带,做大做强做优绿色经济;推动产业生态化,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做强绿色低碳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南平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编制修订南平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等,为南平全方位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规划保障和科学的政策指引。经过10年来的建设与发展,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加快,经济总量实现了跨越式扩张。从2011年的894.31亿元,不足千亿,到2020年达到2007.4亿元,突破两千亿大关。2021年生产总值达到2117.58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2.37倍,年均增长9%。2021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78994元,是2011年33921元的2.33倍。 

  南平正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始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五个一”生态优势产业和“3+4+5”产业集群。截至2021年底,南平市绿色产业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产值的89.7%,贡献率达60.3%。农夫山泉、上海三爱富、圣象集团、八马茶业等一批知名企业纷纷选择落户南平,远翔新材料成为今年全省首家通过证监会审核的IPO项目。绿色发展路径逐渐明晰,富有活力的绿色产业体系逐步完善。 

  绿水青山,生态领航 

  本场活动将在武夷山市的皇龙袍茶庄园举办,围绕南平生态建设、创新绿色金融改革等话题展开探讨。参与本场活动的有南平市相关领导、民生银行、嘉实基金、招商基金、广发证券等。 

  活动期间,与会嘉宾将走进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燕子窠生态茶园示范基地,身临其境,感受南平的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之成效。南平率先在全省开展绿色发展机制创新集成改革试点;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成为首批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之一;成功获批全国首个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南平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71.14%提升至2021年的78.89%;空气质量连续7年居全省第一,PM2.5浓度优于欧盟标准,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每立方厘米13.8万个;3条主要水系水质状况全优,一项项不断刷新的生态指标印证着南平优异的生态环境。 

  11月1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第十届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对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进行表彰授牌。南平市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这是对南平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肯定。2021年10月,武夷山国家公园被列入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这里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建立严格、系统的管护新模式。一方面,运用卫星遥感、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建设智慧国家公园管理平台,建立集功能展示、预报预警和数据分析为一体的生态资源管理体系;另一方面,严格实施分区管控,强化哨卡管理,建立健全“网格化”巡护机制,强化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全天候巡查监管。作为同纬度保存最完整的一块绿洲,生物多样性是国家公园的另一“瑰宝”。在今年1月7日,国家公园里发现了武夷林蛙、武夷山毛泥甲等6个新种,还调查到12个中国新记录种以及100多个武夷山新分布种。加上体制试点期间,陆续发现的5个新种,累计发现11个新种,极大地丰富了武夷山的物种纪录。 

  燕子窠生态茶园位于南平市武夷山星村镇燕子窠,是武夷岩茶的核心产区,也是福建农林大学的优质高效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和生态茶园建设技术集成的主要示范点之一,茶园实行无化肥无农药的管理模式。这都得益于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落实。20多年来,科特派在这里取得了丰硕成果,科技特派员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让技术“长”在泥土里,成为了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南平市科特派专项金融已累计放贷超2.5亿元,有效推动了科技与金融的深层次融合,缓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压力,调动了科技特派员开展创新创业创造的积极性。 

  三茶统筹,赋能发展 

  本场活动将在知名茶企武夷星举办,围绕绿色金改助力“三茶”统筹等话题进行碰撞。参与本场活动的有南平市相关领导、中信银行、工银瑞信基金、银华基金、山西证券等。 

  活动期间,与会嘉宾将前往九龙窠参观大红袍母树。九龙窠为茶叶名枞原生地——"大红袍" 通往天心岩的一条深长峡谷,俗名大坑口。峡谷两侧峭壁连绵,逶迤起伏,九形如条龙,故而得名。在这里,品尝到的是武夷岩茶的浓郁芬芳,更能看见南平奋力打造全国“三茶”统筹发展先行区的坚定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这一嘱咐为南平乃至全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南平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为“三茶”统筹发展理念策源地。 

  南平市是全国著名茶区、万里茶道起点,被誉为“红茶祖地”“乌龙茶故乡”“白茶发源地”,是中国茶类最为齐全的茶产区之一,茶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南平市突出文化引领,不断丰富和提炼茶历史文化资源,从单一茶叶营销向茶文化、茶旅游观光综合营销转变。 

  茶叶品牌价值不断提升。近年来,南平市初步建立了以“武夷山大红袍”“政和白茶”等公用品牌为主导,以企业专有品牌为基础的区域茶叶品牌体系。武夷岩茶、正山小种、茶百戏多次被引入金砖会议、中越茶叙、中美宝蕴楼茶叙、中英茶叙、中朝茶叙等国家重大外交活动中,向全世界推广中国茶及中华茶文化,成为南平市“三茶统筹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茶叶生态品质不断创优。南平在全国率先倡导茶园不使用化学农药,在全国设区市一级首创以“种树、植草、筑路、疏水”为主的绿色生态茶园建设标准,已建成绿色生态茶园44.5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65.2%,创建绿色生态茶园示范基地30个,评选出10个“首批最美绿色生态茶园”,并成功打造出“燕子窠无药无肥生态茶园”等一批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为全面推动形成农业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提供了样板。 

  茶产业规模效应不断增强。全市已培育茶叶类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7家(其中国家级2家)、产业化联合体10家、最佳茶庄园6家。2021年规模以上茶叶企业加工产值95.93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超350亿元,茶叶税收达到1.3亿元。2021年,全市茶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超350亿元,相比2017年增幅超50%;全市约85%的乡镇、50%的行政村、45%的农户近35万人从事茶叶生产经营活动,2021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31元,其中有三分之一来自茶叶,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一片茶叶,正在撬动一个绿色朝阳产业,一个国家级“三茶”统筹发展先行区崭露头角。 

  传统文化,创新驱动 

  本场活动将在五夫镇的地标之一——新紫阳楼举办,围绕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旅与金融机构对接等话题展开讨论。参与本场活动的有南平市相关领导、光大银行、中欧基金会、华泰证券、上投摩根基金等。 

  活动期间,与会嘉宾将走进文化底蕴深厚的五夫镇。这里是第一批福建省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古村落)。”自古有“邹鲁渊源”之美称,从五夫开埠至今1700余年,学者云集,名人辈出。尤其是理学宗师朱熹在五夫生活、从学、著述、办学授徒近50年,创立朱子理学,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夫古镇的朱子文化资源丰富,有朱子雕像、万亩荷塘、朱子故居、紫阳楼、兴贤古街、兴贤书院、朱子社仓、连氏节孝坊等30余处古文化景观。 

  保护弘扬朱子文化,这是历史的责任,时代的担当。多年来,南平市有关朱子文化的活动丰富多彩,并在海内外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每年举办的朱子祭祀大典、中国(武夷山)朱子文化节、“海峡两岸朱子之路研习营”等活动带动了朱子文化走向国内外,一批朱子文化新习俗也逐步走进千家万户。坐落于五夫镇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交流基地的朱子雕像为目前海内外体量最大的一尊朱熹雕像,以儒家思想集大成者的形象最真实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北有孔子,南有朱子。以高规格、高标准打造的朱文公庙,在未来也一定是游客必到的朝圣之处,对充分发挥朱子文化之于人们道德修养教育,对拉动武夷山旅游必将产生深刻影响和巨大作用。 

  文旅产业的发展背后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支持。文化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文旅产业将拥抱数字化、工业化、现代化,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也需要文化金融的参与和支持。同时也可以看到,朱子文化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名片,而家喻户晓的文旅品牌也能为金融产品的开发带来创新的活力。因此,再次欢迎来自各大金融机构的嘉宾们,团聚在朱子故里,共话传统文化的创新之路,为文化金融改革注入绿色动力。 

  

(责任编辑:马欣)

查看余下全文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第三届中国资产管理武夷峰会将举办“以盏为媒 共话发展”系列活动

2022年11月23日 13:3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