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效应”明显!消费金融公司上半年盈利表现分化

2022-09-16 07:15 来源:中国证券报

  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完毕,消费金融公司上半年业绩浮出水面。

  总体来看,上半年消费金融公司盈利表现分化,多数公司实现营收和利润正增长,也有部分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在业务创新方面,各公司积极探索加大对新市民等群体的服务力度。

  “老三家”地位稳固

  上半年,消费金融公司盈利表现分化。在营收和净利润方面,去年排名前三的公司今年上半年“座次”没有变化。

  从营业收入来看,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位居前三,上半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4.16元、57.01亿元和47.64亿元,另有中邮消费金融和杭银消费金融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逾10亿元。

  在净利润方面,有6家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超过2亿元。其中,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仍稳居前三,上半年分别实现净利润19.37亿元、11.5亿元和5.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6%、12.3%和32.4%。

  蚂蚁消费金融和杭银消费金融紧随其后,上半年分别实现净利润4.65亿元和3.0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蚂蚁消费金融成立于2021年6月,截至2021年末亏损合计11.7亿元,在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正增长。杭银消费金融净利润增速表现亮眼,上半年同比增长126.7%。

  也有机构盈利表现不理想,部分机构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其中,中邮消费金融和中银消费金融上半年分别实现净利润1.91亿元和1.3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75.9%和74.4%。此外,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和锦程消费金融净利润同样是负增长。

  对于中邮消费金融利润负增长的原因,邮储银行在2022年半年报中没有明确说明,但提及中邮消费金融上半年新发放贷款综合定价同比下降1.41个百分点,持续压降利率,让利消费者。

  “总的来说,消费金融公司上半年业绩分化明显,净利润排名前6的公司营收和利润增速较快,市场份额也较大,‘马太效应’更加显著,行业集中度也在提升。”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认为,消费金融行业已经迈过了高速发展阶段,格局相对稳固,新的增量业务并不成熟,还在探索当中。同时,受二季度宏观环境等因素影响,贷款业务表现普遍不佳,不仅消费金融公司,一些商业银行二季度也出现了类似情况。

  发力新市民金融服务

  今年上半年,消费金融公司持续加快信贷产品推广和创新升级,助力稳消费。其中,新市民成为服务重点。

  自今年3月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来,各家消费金融公司纷纷采取相关措施,因地制宜开展了针对新市民群体的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大了对新市民的金融服务力度。

  兴业银行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兴业消费金融响应国家有关加强对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号召,完善“兴才计划”产品设计,助力在职青年提升学历,加快“立业计划”投放,满足新市民租房支出、职业培训等需求。

  马上消费则联合合作伙伴资源,创新推出多项举措服务新市民。例如,马上消费联合重庆百货,上线“助力新市民乐享新生活”主题购物节,努力实现新市民场景营销的多样性;此外在线上平台推出 “55新市民奋斗日”等专属福利活动,累计为超过105万用户提升8.67亿元消费额度,为新市民用户发放福利权益礼包50万份。

  在董希淼看来,对金融业而言,新市民是金融需求旺盛的重要群体,围绕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金融消费需求,将开辟金融促消费的新蓝海。

 

(责任编辑:关婧)

查看余下全文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马太效应”明显!消费金融公司上半年盈利表现分化

2022年09月16日 07:15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