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中小银行应扎紧防风险篱笆
吴 珊
近期,官方披露的一系列金融数据显示我国金融业在深化改革的同时,于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就。
然而,相继出现的“百万级”罚单、高管频繁被查还是引发了公众对中小银行健康发展的担忧。虽然我国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但隐患不容忽视,银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要持续扎紧风险防控的篱笆。
中小银行不仅是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服务基层居民、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我国共有中小银行3991家,总资产92万亿元,占银行业总资产比例达29%,主要专注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和“三农”服务,相关贷款在银行业中占比分别为47%和40%。
当前,影响全球经济金融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综合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小银行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从经验看,夯实风险抵补能力、提高经营绩效、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中小银行必须回归定位初心,苦练“内功”,以建立资本补充机制和体制机制改革相结合,优化股权结构,建立或者强化“三会一层”的公司治理架构,形成业务逻辑清晰的企业文化,深化开展金融“下沉”服务,锻造有别于大型银行的差异化竞争能力,探索在农村等薄弱地区开展金融服务的新模式,围绕大型银行意愿不强、覆盖不到的领域着力,更好地填补金融服务空白。
当然,化解风险不仅仅是中小银行自己的事,在修炼“内功”的同时,中小银行也要学会借助“外力”。
在这些“外力”中,地方政府正不断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和维稳责任,牵头拟定风险处置方案,通过注资、推动改革重组等方式,从资金、税收上予以支持;监管部门则与地方政府形成工作合力,推进强监管强监督,依法查处和追究违法违规行为,对高风险机构“精准拆弹”,同时,做好预案,保证流动性合理充裕。
总而言之,中小银行要从“规模化”转向“价值化”,是一项需要统筹谋划的系统工程,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小银行铸牢抵御金融风险的屏障,坚持奋斗,一定会全面迈入“积厚成势”的新阶段。
(责任编辑:蒋柠潞)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