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走低 净值型产品占比显著上升
资管新规过渡期即将迎来最后期限,在银行理财业务整改和净值化转型的背景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断下行,其竞争力也在减弱。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普益标准数据梳理发现,2021年上半年,全国共发行25684只理财产品,其中净值型产品16023只,占总发行量的62%,较去年同期增加32%。今年1至5月份,全国银行理财收益率持续下行分别为3.5%、3.47%、3.46%、3.43%、3.4%。6月份稍有回升至3.46%。
同时,今年二季度以来,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虽也逐月减少,但净值化程度不断提升。6月份新发理财产品中,净值型产品占比已达77%。
从近期产品发行数量和收益率来看,上周共新发了765款银行理财产品(包括封闭式净值型、开放式净值型、非净值型产品),产品发行量环比减少89款,发行量连续4周下降,降至近两个月最低。在收益方面,上周新发封闭式净值型产品的整体业绩基准均值为4.17%,环比下跌0.03个百分点。
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逐月走低的原因,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我国政策利率并未走低,但是市场利率在下行。由于降准和公开市场投放增加了流动性,所以市场利率下行;再加上当前经济在一个上行周期,风险资产的吸引力好于固定收益,大量资本追求权益性投资回报,从而使得固定收益类产品相对流动性减少。
“当前市场利率下行的趋势较为明显。国际上,主要发达经济体依然是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所以当前紧缩的可能性不大。在这个大背景下,实际的利率水平依然是下行为主。但是,当全球主要经济体从疫情中复苏,则会有国家推进回收市场流动性,这样全球经济的情况就逆转了,此时理财产品这些固定收益类为主的投资将重新受到青睐。” 盘和林进一步解释。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已有多项与理财相关的新规落地,这是影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的因素之一,但是相关政策将进一步加快银行理财产品向规范化转型。具体来看,6月11日,银保监会和央行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投资范围、投资集中度要求作出规定,加强了投资组合流动性管理和杠杆管控。
普益标准研究员余可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通知》细化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要求,有利于防范单体机构和系统性风险;也有利于促进资产管理行业的公平竞争,防范监管套利。这将导致现金管理产品规模缩水,收益率下降。而银行除了面临存量整改带来的阵痛外,还将面临这类理财产品的赚钱效应大打折扣,从而影响银行中间业务收入。
6月27日银保监会出台的《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办法》除了进一步明确适用机构范围外,还进一步完善了禁止性规定,划出了18条红线。例如明确禁止“预测理财产品的投资业绩,或者出具、宣传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等。
普益标准研究员李子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办法》从销售端为产品净值化奠定了基础,无疑也会给理财产品的销售增加一定的工作量,但对于机构和投资者都十分重要,好的基准有助于理财产品的投资更加明晰合理,也有利于给理财产品销售营造健康良好的制度环境。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整改应该说是有序推进的。《办法》和《通知》的出台,说明在资管新规的背景下,制度在不断完善,使得银行理财整改更加有规可依。从长远来看,理财产品的转型更趋合理化,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也会不断的提高。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后的最后一年,银行理财应加快转型创新,加强投资者教育保护,推动理财业务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蒋柠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