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3日讯 在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金融消费者素养提升计划”3·15特别节目——《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线上发布会于今日下午在中经云端直播平台播出。本次发布会是中国经济网、中国平安、平安银行积极响应中国人民银行号召,主动参与中国银保监会组织开展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而举办的一场重磅线上活动。这场发布会得到了网友的广泛关注,截至发稿时累计观看人数突破330万。
发布会上,中国经济网、中国平安、平安银行联合发布了《蓝皮书》。《蓝皮书》主要包含“看见、听见、守护”三个篇章,通过真实的市场数据调查,反映百姓的金融生活现状以及对于消保工作的真切希望。《蓝皮书》发布的数据显示,80%的金融消费者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现状保证满意或非常满意;87%以上的金融消费者对信息安全权、自主选择权和知情权有较高的认同度,而对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和受尊重权认知程度相对较低。
王旭东:利用数字化融媒体传播手段提升金融消费者素养
中国经济网总裁王旭东在致辞中表示,在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的指导下,中国经济网与中国平安共同推出了“金融消费者素养提升计划”,通过制作《安博士公益课堂》系列公开课创新传播模式,解读金融政策,普及基础知识,增强消费者的金融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受到了大家的欢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蓝皮书》发布会作为“金融消费者素养提升计划”中的特别节目,将通过真实的数据调查,反映老百姓的金融生活现状,并针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和金融风险防范提出建议。
陈遥:积极响应金融企业助力提升国民金融素养号召
平安集团品牌部总经理陈遥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在金融消费多元化发展的形势下,新型金融连环诈骗、移花接木等组合骗术层出不穷,金融安全、金融反欺诈形势依然复杂。国家高度重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强调要加快建立完善有利于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有利于增强金融有序竞争、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的机制。为此,中国平安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与中国经济网共同推出了“金融消费者素养提升计划”,通过开展金融消费者教育的相关活动,向金融消费者、投资者和广大网民宣传基础金融知识和风险防范的技能,提升金融素养和风险责任意识。
胡跃飞:多措并举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 弘扬金融正能量
平安银行行长、平安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委员会主任胡跃飞指出,银行业是金融行业的重要成员,肩负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职责。平安银行作为本次《蓝皮书》的发布主体,一直都在践行消费者保护这一社会责任。
蔡新发:平安银行将全面做大做实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平安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蔡新发介绍说,《蓝皮书》从金融消费者的八项权益入手,希望《蓝皮书》发挥“指南针”的作用,指引自身了解客户在金融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帮助客户清晰了解金融领域知识和金融消费权益,从而能让我们每一位客户的金融+生活更加便捷、美好、平安。
林德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蓝皮书》打造权益保护指南
平安银行零售业务执行官、平安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林德云
平安银行零售业务执行官、平安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林德云在发布会上表示,本次发布的《蓝皮书》,以“平安家书”的形式呈现,用有温度的方式与大家共同关注金融消费者权益问题,践行金融消费者素养提升的社会责任。
董希淼:《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蓝皮书》具有三大意义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对《蓝皮书》进行了解读,他表示,《蓝皮书》通过广泛的调查并发布一系列调查数据,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对于金融管理部门来说,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为下一步加强管理提供更好的参考;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可以了解以往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了解金融消费者对金融服务,特别是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这些诉求,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对金融消费者来说,可以更好地依法合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董希淼称,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影响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一些突出问题已经初步得到了解决,加强了对消费者信息安全权、自主选择权以及知情权这三大权力的保护。他还提醒,对金融消费者来说,这八大权益都是依法要受到保障的权益,应该更全面的认识这些权益,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的权益。
为了普及金融基础知识,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对消费者关心的热点问题,平安银行多位消保专家还就金融消费者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出了解答。
颜恒:“AI赋能”一直是平安银行的消保工作秘诀
平安银行总行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负责人颜恒表示,年长的消费者、在校的大学生、务工人员,都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最需要关注的群体。平安银行通过 “AI消保精准宣教”这样一个项目,在线上运用大数据的技术,精准定位客群,为这几类人群在各种金融生活场景中提供富有针对性的消保知识和风险提示。而在线下,平安银行会在这些客群聚集的地方,如老年活动中心、院校、企业等,与年长的消费者、在校的大学生、务工人员联动,每月持续开展线下的精准宣教活动,提升他们正确使用金融服务的意识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针对性不同人群的特点制定消保宣教内容,有的放矢的去解决他们的问题。
平安银行消保专家吴桂丹:根据风险承受能力选择理财产品
近来面对疫情冲击,很多金融机构都推出了抗疫专项理财产品,不少消费者也因为疫情影响更加重视财产的支配和未来保障的问题,但也容易在慌乱中做出一些激进的投资选择。平安银行厦门分行内控经理吴桂丹称,平安银行一直倡导消费者应根据个人风险承受能力,购买适合的理财产品。面对此次疫情的冲击,投资者在以后的投资计划中应把“不可抗力”因素考虑进去,在投资时应保障自己的资金流动性,留存一定的先进类资产以保障特殊情况下的日常生活开支。选择产品时,风险承受能力较差的投资者应选择更为稳健、具有避险性质的产品。
平安银行消保专家吴彤:金融风险就在身边 谨遵两大防范手段
疫情期间,有不法分子非法获取个人金融信息并实施电信诈骗。平安银行北京分行消保中心经理吴彤提醒广大消费者谨遵两大防范手段,保护信息安全,捂好“您的钱包”。一是,陌生电话要注意,可疑短信别搭理。在收到此类“退改签”信息后,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通过铁路、航空公司或旅行社的官方渠道查询确认,切勿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二是,个人信息需保密,密码账号管仔细。大家要保护好个人敏感金融信息,切勿向他人透露银行卡号、密码、动态验证码等信息,遇到索要个人信息、短信验证码或银行卡密码等情况时,应保持冷静,切勿盲目听信透露。
“争做金融好网民”有奖征集活动启动
据主办方介绍,为了更好的服务各位金融消费者,中国经济网联合中国平安还推出了“争做金融好网民”有奖征集活动。欢迎广大网友把学到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知识,或者关于节目内容的看法和评论以及发生在身边的金融故事等,以短视频、文字、图片的形式发送给我们。我们会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表彰。获奖作品会在中国经济网的网页进行展示,作品被选中的网友还可以获得由平安银行提供的纪念品一份。
(责任编辑: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