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en.ce.cn/video_info/2020-3-6/1583461606517.json,553,450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6日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更好发挥金融对疫情防控和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央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30条疫情防控应对措施,要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货币信贷支持力度。此后,中央和地方的金融部门和机构纷纷出台具体落实政策举措。信贷政策如何发力,成效如何?中国经济网《金融深1度》栏目推出金融“战疫”特别节目,邀请到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和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进行权威解读。
从左至右:温彬、曾刚、董希淼(资料图)
温彬:加大货币信贷的支持力度,当前对于提高企业应对疫情的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看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增强信心稳定金融市场预期; 二是加大对疫情防控相关行业和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保障医药生活必需品等的生产和供应,满足疫情防控的需要,保持生产和生活的平稳有序。三是帮助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和个人进行纾困。
董希淼:从服务方向来说主要是三个重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从服务措施来说,主要也是三个方面。
第一适度投放的流动性,比如2月3号跟4号,央行超预期地向市场注入了1.7万亿的流动性,迅速稳定了市场信心和预期。
第二是加大了信贷的投放力度,一方面央行拿出专项再贷款额度,支持银行向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银行自身也加大了对疫情防控的支持。
第三个措施是降低了资金成本。我们可以看到央行再贷款利率比较低,然后逆回购以及中期借贷便利,中标的利率都比之前下降了十个基点。2月20号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一年期的下降了10个基点,这是新的LPR机制改革完善以来最大的一次降幅。这些都有助于推动银行降低贷款利率,进而降低实体经济的服务成本,为疫情防控工作特别是帮扶中小企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责任编辑:张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