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en.ce.cn/video_info/2019-3-26/1553574920380.json,553,450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7日讯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对于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业而言,如何在这个关键阶段贡献自己的金融力量,显得格外重要。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现状如何?怎样更好服务于民营和小微企业?在风险防范方面又面临着哪些挑战?中国经济网“金融深1度”栏目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和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进行解读。
从左至右:主持人秦佳鸣,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
对于银行业在近一年来的发展情况,董希淼表示,2018年,在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都很大的情况下,银行业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整体规模平稳增长,到2018年底,银行业总资产超过260万亿元,同比增长6.4%,总负债是239.9万亿元,同比增长了6.0%,是比较平稳的;二是盈利能力稳中有升,从目前已经发布业绩快报的上市银行来看,整体上银行业的净利润增速在2017年的基础上有所回升,有一些表现比较好的银行,回升的速度比较明显;三是资产质量基本稳定,到2018年底,整个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是1.89%;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实体经济支持跟服务的力度在加大,银行业贷款的增速是12.6%,债券投资的增速14.1%,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是18.7%,基本上是总资产增速和总负债增速的2-3倍,充分说明整个银行业对实体经济支持跟服务的力度确实有一个明显的改进。
郭田勇同样认为,银行业在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从各项指标来看还是很令人满意的。他表示,2018年,监管部门加大去杠杆、治理金融乱象力度,很多商业银行赖以盈利的重要传统业务,如表外业务、同业业务、资管业务等,都被整顿和叫停,给银行业带来很大的影响。
(责任编辑:华青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