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股市频道 > 黄湘源 > 正文
 
权证问题的要害并不在于炒作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09月13日 14:30
    宝权和万权的“末日轮”之赌,虽然已经封盘,但对于整体股改权证的炒作来说,权证之博刚刚开始,离危机句号的划断相去甚远。

    理论上,作为一个完整的赌局,不到行权日就谈不上“盖棺定论”。整体来看,继宝权、万权之后即将成为“末日轮”的光年内就还有5只。它们分别是深能JTP1、武钢JTB1、武钢JTP1、鞍钢JTC1和机场JTP1。尽管“末日轮”现象先兆毕显,但只要未到行权日最后一刻,就可能存在行权套利的机会。

    资本的本性就是榨取剩余价值,权证的“末日轮”之赌只是将这种简单的榨取方式变成了极富戏剧性的泡沫化炒作而已。不过,从宝权和万权的行权过程来看,在明知行权价值为零的情况下,竟然仍有为数不菲的持有人花钱行权,这着实令人费解。

    奇怪的是,在管理层的怂恿和支持下,权证成为帮助少支付或不支付对价的大股东混过股改这一关的权宜之计,客观上也成了对价的一部分。大多数权证虽然本身并不具备实际价值,只不过由于投机特性,加上市场当局有意为之提供的T+0和放宽涨跌停限制的交易机制一烘托,这就使得权证在其存在的有限时间里具有难以估量的投机价值。而对于权证发行人,既可以零对价支付股改成本,又可以不劳而获地享受全流通和股权激励的好处,果真是受益不浅,并且确定无疑地受益匪浅。

    在资本市场上,高利益和高风险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权证来说更是如此。现在看来,不管是“末日轮”最后一日的交易,还是行权日前权证挂靠正股的炒作,无论其最终结果如何,都是在市场上完成的。建立在自欺欺人的幻想、空想基础上的一赌为快,其最终的结果无非是成为一堆为股改和大股东作贡献的“股灰”“权灰”“轮灰”。

    权证问题本质上是制度问题。最近的迹象表明,管理层似乎已经意识到权证炒作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意让权证及整体市场的过热“冷却”一下。但上证所有关人士为宝权辩护的表现说明,真正需要反思的主要并不是权证的炒作哪怕是过度炒作,而是过于功利化的股改方式是不是制造了一个新的寻租工具?市场制度安排又是不是还在制造新的市场风险?“末日轮”炒作如此疯狂,虚张声势的监管是不是还对得起监管者的职责,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来源:中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