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股市频道 > 黄湘源 > 正文
 
千份喜报不如中石化一个对价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08月30日 11:14
    千余上市公司中报业绩增长,大盘没有“兴奋”,中石化不过10送2.8的对价,大盘却拉了一根大阳线。这里面不是没有原因的。

    不久前,曾经有人发现新会计准则带来2500亿元利润,可惜的是,2500亿元虚而不实,而是由会计准则的变更所带来的。这一次的新准则体系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广泛采用了“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所带来的不仅是不确定性,更严重的是还可能给新的利润操纵开拓了空间。即使在资本市场十分成熟,会计和法律制度据称也相当完善的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也不乏由于公允价值的滥用而发生重大财务丑闻。

    对于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还跟不上转型接轨要求的我国资本市场来说,财务信息的不规范问题并不在于会计准则同国际准则有多大的差距,而是有失公允和严谨的政策和制度调整总是在不断地给利润操纵提供新的调节手段和机会。本次已披露中报显示,某公司在主营收入同比略有下降的情况下,净利润由去年中期的3315万元增长到今年中期的1.96亿元;而另一公司今年中期收入与去年基本持平,但成本费用却出现大幅缩减,其净利润由144万元增长到17458万元。类似的情况在有股权激励计划以及业绩承诺、增持承诺、资产重组方案的股改公司身上并不鲜见,制度变革之手对业绩的改造或许还只是一个开始。

    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一规定的本意是封死上市公司今后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后路。但是,经验告诉我们,“最后的晚餐”往往容易引起最后的疯狂。不排除一些公司赶在新准则正式实施之前急急忙忙地将以往提取的减值准备冲回调节利润。因此,即使2006年中报频频传来利润的捷报,也不难理解,其中面广量大的变化无非是应对会计准则转换的“临时抱佛脚”而已。

    目前我国会计制度所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会计信息缺乏可对比性,这是会计政策和制度多变和不够严谨的结果。政策和制度的改变虽然不难一次又一次地给上市公司制造调节利润的机会和空间,但是,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没有根本提高的前提下,这种政策性制度性的透支非但不足以喜,反而甚为堪忧。尽管这一次新会计准则给上市公司带来了利润调节的机会,但上市公司业绩总体下降的趋势并未有所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大吹特吹2500亿之类的泡泡,不有点显得穷极无聊吗?难怪市场报之以冷眼。
 
来源:中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