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即将AtoH的招行却不跟风。招行的特立独行值得我们为之击节赞叹。
由于银监会明令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必须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目前已上市和即将上市的三大国有商业银行均引进了境外战略投资者,整个银行业也趋之若鹜。但是,我们的人在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同时,并没有弄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战略”,更未明白人家的“战略”究竟是什么。如果不是不久前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针对凯雷收购徐工案挑起一场弥天风波,各行各业也许至今犹在为引进外资的成绩沾沾自喜。向文波虽然不免失之于利益中人的局限,但他所提出的引进外资参与国企改制、重组和并购必须考虑国家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的观点却不失为一个振聋发聩的命题。照银行界目前的趋势,难免重蹈利用外资”变成“被外资利用”的覆辙。
国有独资金融机构通过内部改革提高效率的动力严重不足,引进外部战略投资者也许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也有利于加快商业银行改制上市的步伐。但是,在中国的特殊条件下,国有商业银行因国家提供巨额财力进行资产重组而大幅度提升了其股权价值,在向境外战略投资者出售股权时,却没有对无形资产价值进行公允的评估和计算。尽管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说得似乎有点道理:第一个投资者如果不进来,后面的价格是上不去的。然而,在资本、股权和所有权不断流动的情况下,即使可以不计较人家是不是一开始就比我们赚得更多,谁能够保证人家不从“后面的价格”大捞了一把来个不辞而别呢?又有谁能够保证在这样的流动过程中不会造成金融资产的流失、不发生金融安全问题呢?
招行的特立独行好就好在实事求是地还了境外战略投资者以本来面目。招行行长秦晓明确表示:“招行无意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将以财务投资者的身份入股招行。”其实,战略投资者的定义通常是模糊的。以目前我们的见识而言,所谓的境外战略投资者中其实不乏财务投资者或投资基金的身影,而我们的政策对此却不加区分。
对于改革开放中的我国金融银行业,资金上的广开财源也许不失为一个权宜之计,但是,以三年时间为限的外部资金的补充,充其量不过起到救燃眉之急的作用,根本谈不上经营机制的结构性改善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的根本解决。
招行提出的“维护本土银行”,着眼点是自己的品牌。招行董事长马蔚华说:“在中国这一主战场上作战,招行不会输给外资银行。”对于我国金融业整体而言,本土银行自立和发展的意义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品牌问题,而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本土银行对境外战略投资者无论是像“狼来了”一样的感到害怕,还是习惯了不敢仰视,除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外,也说明他们没有得到与境外投资者同等的机会,或者说他们的实力还难以与强大的跨国投资者抗衡。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银行业对内开放的问题,其实更为急迫。
理性地判断是否需要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决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而是事关我国金融银行业发展前途的根本战略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