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股市频道 > 黄湘源 > 正文
 
炒新风险源自打新机制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08月01日 15:55
    尽管“打新”资金的拉高出货所导致的新股高换手率制造了新股暴炒的假象,但高开低走才是反映事情本质的要害。

    在市场还没有实行T+0的条件下,任何投机资金都无法通过单日交易的对倒来牟取暴利。而在新股高开低走的格局中,只有存量股票才有高位得利的资格,高位买入的只不过是高位接盘的套中人。这也许正是交易所查中工国际的炒新账户只能查到套中人而查不到利益中人的道理所在。

    新股在上市首日遭遇哄抬,这里面固然不乏炒新游资的推波助澜,但打新主力的顺水推舟显然起了更大的作用。

    打新资金用推高股价的方式吸引游资,然后在股价拉高的过程中迅速出货,这不仅大大增加了他们打新所获股票的一二级市场利差空间,而且也大大提高了资金利用率,他们可以更多的资金更高的频率在一二级市场来回进出,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

    炒新的真正风险在于二级市场为一级市场买单。由于打新政策的不合理和不公平,大多数散户受资金所限与中签无缘,他们投身炒新无非是想沾一点新股的光,但新股上市后较为普遍的高开低走却让他们的追新行为成了“飞蛾扑火”。至于一些稍有一定资金实力的游资,他们虽然也有可能通过中签获得一部分新股,但他们在这方面可能得到的好处不仅远不能同享有二次申购和反复申购特权的公募基金和其他机构相比,相反,由于过于忽视了这一差别所导致的利益趋向的不同以及力量对比的差异对新股上市后走势的影响,反而使得他们勇于充当“敢死队”的行为被人利用,而不得不品尝套中人的滋味。

    打新和炒新的利益背离,对二级市场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它大大加大了新股对市场资金所产生的挤出效应,令二级市场欲振无力;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市场估值体系整体混乱,大多数股票在找不到可以瞄准的市场标杆的情况下,炒作热点无法持久延续,股价也随之失去腾挪的空间和炒作的余地,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被迫掉头向下寻求突破,这对于股市行情的整体稳定显然极为不利。与此同时,一旦新股发行失去一个更为有利的市场基础,那么,新股破发也就为时不远了。

    总体上,至少在目前,炒新对市场的危害不仅远不如打新,并且就其根源来说,如果要说有什么危害的话,也是源自于打新。在某种意义上,现在的打新和股改前没有什么两样,同样不公平的利益分配造成了同样不合理的利益趋势。就此而言,交易所如果不能正视打新政策和规则所存在的不合理和不公平的问题,对所谓的炒新风险不要说一日警示四遍,就是查上个一百遍,其结果也一定是牛头不对马嘴。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