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股市频道 > 黄湘源 > 正文
 
公募基金比私募基金更加让人操心!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07月11日 15:51
    即使公募基金一直在超常规发展,中国私募基金的实际规模据说已经超过了公募。但是,私募基金还是没有一个合法的名分。洋人的私募基金不仅可以公开地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进入中国股市,还可以参股中国基金甚至以合资的形式参与组建新的中国公募基金,而中国的私募基金至今还没有当公募基金股东的资格。在中国,甚至连“证券投资基金”这个名称也成了那些所谓合法基金的专有名词。这是中国私募基金的悲哀,其实又何尝不是中国基金业的悲哀乃至中国资本市场的悲哀?

    在国外,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只涉及募集方式的不同,并不存在市场地位的高低,没有规模大小的限制,更没有合法不合法的区别。事实上,一些著名的对冲基金,虽然属于私募性质,其资金规模不仅丝毫不逊于公募基金,而且在市场上的话语权也足以同共同基金们鼎足而立。

    中国的公募基金是在人为限制私募基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公平的法律基础和政策条件使得目前所设立的一些公募基金不大像是真正市场意义上的基金,实际上成了政府背景或国企背景下特许经营的专利,也成了一些利益团体的寻租工具。政府大力扶植公募基金的初始目的是为国企发行新股和上市公司再融资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尽管事情随着国企股份制改造和民企上市的逐渐增多而发生了变化,并且基金的发起股东和参股股东成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这些公募基金在政府心目中作为市场稳定器的地位没有改变,政策上的吃偏饭也依然是公募基金设立和发展壮大的关键。

    限制私募基金的最大理由据说是风险高,规范难度大。但是,同私募基金更为贴近市场的生存原则相比,吃政策偏饭长大的公募基金好比断不了奶的孩子,生活自理和经济自立的能力都成问题,其浮出水面的风险和潜在的风险比私募基金只高不低。这也是这么多年来,中国公募基金的规模虽然大大扩大了,但基金的理财能力却总是受到市场质疑、屡教不改的违规行为也总是不断地让证监会烦心的问题症结之所在。

    公募基金现在和将来不知要让政府操多少的心费多大的劲。

    也许从最终的发展方向看来,现有的公募基金和国企经济一样,不经过一番改革,不可能真正达到规范的要求,也不可能具有适合在全流通的市场条件下生存、竞争和发展的活力。改革虽然总是有代价的,但如果早就尽快地让私募基金合法化起来,何至于等到公募基金尾大不掉时才想到将其回炉重铸,又何至于非得让基金持有人甚至全体纳税人来为“一公独大”的改革埋单?
 
来源:解放网-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