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股市频道 > 黄湘源 > 正文
 
基金不要好了疮疤忘了疼 当心再遇用脚投票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07月11日 15:32
    虽然货币基金遭遇1029.9亿份的赎回,但是,同新发1200亿份基金的增量规模相比,上半年的整个基金市场居然还是"赚"得多。顺风顺水的形势让基金忘掉了曾经的烦恼,大干快上的气氛再次浓烈。

    货币市场基金的退潮,使得大型基金管理公司规模普遍缩水,但偏股型基金有幸借助局部牛市行情吸引了投资人的眼珠,第二季度新发的股票型基金规模奇迹般地达到700亿份左右。6月初,易方达发行的价值精选基金首发规模更是达到创纪录的近118亿元。与此同时,开放式基金数目也突破了200只,总规模超过5500亿份,"好了疮疤忘了疼"。空前的盛况让人忘掉了前一个季度部分偏股型基金遭遇50%以上净赎回的惨痛教训,也忘掉了通常与所谓的高收益形影不离的高风险威胁。

    人们往往习惯于把中国的基金规模与美国市场上动辄几百亿美元的投资基金对比,对于许多一心想着做大做强的基金来说,他们早已经忘记了《华尔街日报》两年前关于"中国的基金市场是全球竞争最为激烈残酷、盈利最低的市场之一"的批评。最新的消息表明,QDII不仅打开了中国基金海外投资的视野,同时也激起了他们走得更远的野心。南方基金和大成基金不约而同地设计了拟在海内外同时发行或完全在海外发行并交易的基金产品。据称,此举并非仅是为A股引入相对于国内市场更稳定的海外资金来源,更重要的是基金公司可以通过直接为海外客户理财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说白了,无非有意到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去一展拳脚。

    至于被称为基金业重大金融创新的基金复制与基金分拆其实不过是国际上成熟基金惯用的雕虫小技,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创新成分。复制基金本质上是一种新基金,只不过采取的是与母版基金同样的操作思路;而基金分拆在原理上是同一只基金,只是将净值较高的基金拆分成净值较小的基金。这种以相对节约的市场成本来重新赚回投资者眼珠的做法无助于改变中国基金业过度追求规模发展的倾向,相反,还容易给市场也给基金管理人自己带来一种错觉,似乎包括净赎回在内的市场问题还是可以通过市场自身的发展来解决的,并不是非改革不可。

    在对发展规模的追求上,政策面和基金可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从对基金超级扩容的支持,到其后对基金违规销售等行为的轻责和沉默,再到新股询价和申购的基金优先,证监会对于基金的呵护袒露无遗。最近的动向表明,备受争议的基金专户理财箭在弦上,只待《暂行条例》发布。基金公司长期以来翘首以待的这一重大突破,不仅将成为基金分享牛市红利的新奶酪,而且在引发基金存量结构性调整的同时还会导入更多增量资金。

    表面上看,急风暴雨式的赎回潮在中国基金市场似乎已经过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赎回问题的解决。事实上,过快发展所导致的过度竞争正是许多基金甚至包括曾有"好孩子"之誉的货币市场基金发生严重违规行为的直接动因,同时也是导致基金净赎回高企的内在原因。由于暂时的雨过天晴而放松对赎回威胁卷土重来的警惕是危险的,而重回过度追求规模扩张的老路则更为危险。

    说穿了,管理层目前大力扶植基金的潜在动机主要是为更大规模的新股发行和再融资接盘,未必真正考虑到了基金长远的健康发展。如果基金还是像现在这样仗着政策关照只顾盲目追求发展规模,那就难免还会引起新的麻烦,难免还要遭遇"用脚投票"。
 
来源:解放网-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