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股市频道 > 黄湘源 > 正文
 
没有重演中工闹剧 中行拒绝暴涨暴跌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07月07日 14:36
黄湘源
    中行A股昨日上市,并未如某些舆论所说的成为大牛市的冲锋号,相反,在中行A股凭其超大权重加重股指失真的同时,多数个股趁机拉开了调整的序幕。这不免令期望过高者有点失望。

    不过,欣慰的是,中行A股毕竟没有重演"中工国际闹剧",沪深股市总算回避了一个暴涨暴跌的风险陷阱,这对"三步并作两步走"的全流通IPO无疑是大有其益的。

    中工前车之鉴影响炒作热情

    老实说,中行A股上市不得不令人手心捏上一把汗。谁都知道100%的看好意味着什么?如果大家都头脑发热,在中行A股把大盘拉高50点的基础上,再复制一个类似"5·19"井喷,也不是不可能的。不过,中工国际前车之鉴表明,爆涨之后势必暴跌,获利者扬长而去,留下套牢者为投机行情买单。这种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情景相信不是推动中行登陆A股市场的初衷,也是大家都不愿意见到的。

    中行A上市的意义,除了重铸市场的融资功能之外,主要应该是改善上市公司的素质结构。在这个基础上,才谈得上价值观念的理性复苏和股价空间的合理提升。就此而言,市场对中行A股的追捧一点也没有错。即使是在市场投资理念相对成熟的香港市场,在中行H股发行时,投资者也是反响热烈,逾百万散户认购中行H股,打破了香港市场新股招股纪录,公开发售取得76倍的超额认购,就连国际配售亦取得20倍的认购。这充分表明,海外投资者高度认同中行上市主体的质量和投资价值。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价值观是没有边界的,人们有充分的理由接纳中行加盟A股。但笔者认为,过于乐观地把中行A股上市同牛市标志联系起来,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嫌。

    市场走向成熟

    中行A市场价值的确立有一个过程,没有理由认为任何时候介入都会给投资者带来好运。显然,尽管中行A股的发行定位和上市定价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A股投资者的利益,但是,由于其在发行时非但没有采取发行H股时实行的"人人有份"的配售政策,相反,交易所还在询价时对机构投资者进行了配额倾斜,并允许机构投资者网上网下重复申购和同一账户多次申购,使得中行A股的认购份额大部分成了机构的专利。大多数散户无缘享受一二级市场的价差利益,如果他们看好中行A的投资价值的话,就只能从二级市场买入,无非成为给"打新族"抬轿的轿夫。

    对于炒新族来说,3.80元以下的买入和4元以上的买入显然都不能同3.08元的中签相比。

    但值得庆幸的是,事情总算还没有太离谱,他们在今后应该还会把握止盈止损的关节。

    更值得庆幸的是,由于大多数个股没有搭乘中行A上市的直升飞机,这使得一些曾经蠢蠢欲动的投机势力没有得到兴风作浪的机会。这对于牛市期待者来说,其实不应该失望而应该欣慰。因为这表明,投资者在成熟,监管机制在成熟,市场在成熟。投资者有望在相对平稳的发展过程中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并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市场也可以更为从容不迫地面对后股改时代的问题和接踵而来的融资再融资。
 
来源:解放网-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