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激进并购负债高企 物美传二次IPO纾困

2020年06月02日 07:18    来源: 时代周报    

   据物美发布的财务信息显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物美负债合计达到472.2亿元,同比增长30.21%,其中,短期借款为151.81亿元、长期借款为1.79亿元、应付债券超过63亿元。

  “(物美)不排除任何有利于公司更快扩张,快速推进数字化转型,线上线下一体化目标,不断优化资本结构的机会。”5月29日,北京物美科技集团(下简称“物美”)相关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尽管曾在四年前主动退出港股,但近期有消息传出,物美正在开始筹备上市事宜。

  5月25日,有媒体报道,内地大型超市及便利超市物美计划赴港上市,上市计划尚处于初期阶段,集团仍在讨论哪部分业务该被纳入上市资产范围,集资细节仍可能改变。

  “物美存在再次上市的可能性。”5月31日,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物美目前大肆扩张的负债压力极大,需要进行外部资金补充、缓解流动性紧张。

  事实上,从创立初期在华北地区多次并购打下基础后,物美收购步伐越迈越大,将多家区域零售龙头收入囊中,其创始人张文中也被外界称为“并购狂人”。

  但激进式扩张背后,引发的资金危机却敲响了警钟。

  据物美发布的财务信息显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物美负债合计达到472.2亿元,同比增长30.21%,其中,短期借款为151.81亿元、长期借款为1.79亿元、应付债券超过63亿元。

  在高负债压迫下,如何盘活现有资产实现商业化,是物美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传再战港股

  此次被传上市前,物美已经有一次上市经历。

  2003年,物美子公司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物美商业”)登陆港交所创业板,成为首家在港上市的大陆民营零售企业。

  2011年,物美商业从创业板转板到主板上市,高峰期时物美商业保持每年50%左右的业绩增速。

  但入驻港交所主板不到五年,物美商业就以近31亿元完成要约收购,宣布私有化从港股市场退市。

  对于退市原因,物美商业在其退市公告中解释称,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投资者对投资回报有不同要求,促使公司更加慎重地对待扩张机会。较大规模的收购兼并举动,虽然具有战略意义,但在相对较长时期内确实可能大幅削减每股盈利状况。

  事实上,在上市期间,物美商业借助资本优势在并购道路上狂奔。

  2006年,物美商业就曾通过托管、收购、重组等方式控制或拥有了北京第四大零售商美廉美超市和上市公司银川新华百货、北京怀柔的京北大世界、日本大荣集团旗下的天津大荣。

  直至2010年,物美商业已拥有1万家便利店、1000家综合超市和100家大卖场。

  退市后,物美仍然持续大手笔收购扩张事业版图。

  物美副总裁乔红兵在2015年10月退市后表示,将集中对零售领域、区域内规模前三名的企业进行并购。

  2018年后,物美的收购动作再次加速,目前物美拥有美廉美超市、新华百货、浙江供销、百安居、崇菜物美、浙江供销、英国百安居、韩国乐天、日本大荣、麦德龙等多个知名品牌。

  “这些年物美进行了通盘的规划,在整合扩张方面极为强势,对未来发展以及战略思路上制定出行进方向。”5月31日,北京京商流通战略研究院院长赖阳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但加速扩张风险是一定存在的,首先就体现在资金方面。

  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8年至今,物美在收购方面就已经花费超150亿元。

  疯狂扩张的背后,物美的资金从何而来?

  据招商证券显示,物美并购所用资金来源,一般是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自有资金方面,公司近三年每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约20亿元;外部资金方面,公司主要通过银行授信额度、公司债券、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方式进行融资。

  截至2019年9月30日,仅银行授信额度一项,就达到了151.96亿元。

  九成净利靠投资

  数年来,并购一直是物美发展道路上的主题,其创始人张文中也高调炫耀收购成果,打造行业巨无霸形象。

  然而,物美的业绩却远不及外表光鲜,并购项目收入贡献微乎其微。

  从招商证券统计数据了解,物美收入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2019年收入达到了429.77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却不升反降,从2015年近50亿元跌落至2019年不到25亿元,两项数据相差颇大。

  此外,物美净利润主要组成部分也并非商超主业,而是来自对泰康人寿的股权投资。

  据招商证券统计显示,物美合计持有泰康人寿9.22%的股份,是后者第五大股东,其投资收益占净利润比重在2019年已经超过90%。

  “物美收购基本都是利用杠杆方式,因此借贷成本和整合新收购资产都需要资金投入,这也对其净利润造成减少。”沈萌表示。

  5月27日,一位接近物美的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零售企业要做整体布局的话,常规都是先投资后进账。

  但在传统大型商超整体下行环境下,物美并购的传统商超是否能发光,仍未可知。

  “物美追求规模效应而进行收购,但收购需要进行整合,且收购的资产也并非盈利大的资产,否则对方也不会出售。”沈萌表示。

  以一个月前其收购的麦德龙为例。电商兴起,传统实体零售企业萎缩,消费者对麦德龙依赖性持续减弱。公开资料显示,从2008年至2018年,麦德龙集团的全球营收已从历史最高峰的655.29亿欧元,下降到了2018年的370.82亿欧元,而中国地区只占7%的收入比例。

  沈萌坦言,物美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检验收购效果是否符合预期。

  不仅如此,过分依赖京津冀地区也是物美难创佳绩的另一大诱因。

  “物美商超主战场还是在京津冀、华北华东地带,而其他地区家居、商场百货更多一些。”李先生表示。

  根据智研咨询在去年5月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超市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地方超市代表企业中百集团、家家悦和京客隆的销售额复合增速分别为6.26%、5.18%、2.55%,而物美却只有1.93%,后者难再实现区域深入渗透。

  “物美是从华北地区起家,门店多集中于此,但通过后续大规模收购,物美已在向全国扩张。”沈萌表示。

  但赖阳认为,即使物美收购了京津冀以外的连锁商超,但想要突破当地已经形成的商超布局很难,仍需要长时间去磨合。

  数字化转型解困

  如何盘活手头上的资产成了物美的头等大事。

  去年12月底,在腾讯风云演讲暨2019经济年会上,张文中表示,“分布式电商是解决实体零售企业全面数字化最好的工具,商场、超市是线上线下流量的聚合点,也是商品供应链的聚合点”。

  在此理念下,张文中携团队在2015年创立了多点Dmall。据官方介绍,多点Dmall是数字零售解决方案服务商,帮助传统零售企业进行深入到零售全链条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多点Dmall其实有两块模式,一是为零售企业提供完整的电商解决方案;二是着重帮助门店去提升效率,改善用户体验。”2017年10月,多点Dmall合伙人刘桂海在接受媒体专访时介绍。

  上述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多点Dmall和物美有密切合作,目前前者主要服务对象也是物美系传统零售,并且在带动客流量方面已见成效。

  今年5月初,张文中对外公开表示,目前已经有100多个零售企业、1万多家商店在用多点。多点的用户达到8000多万,月活达到1600多万,在2020年1月成为全国排名第七的移动电商平台。

  “多点是物美线上线下结合的平台,可以缓解百安居、乐天玛特、麦德龙等新收购的零售标的销售渠道问题,但想要完全解决传统零售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不容易。”沈萌表示。

  “物美应该在渠道升级基础上,加强吸引消费者的核心竞争力和业态结构,或者适应消费者需求变化,打通两者联系才能真正解决目前存在的危机。”赖阳表示。

 

(责任编辑:关婧)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激进并购负债高企 物美传二次IPO纾困

2020-06-02 07:18 来源:时代周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