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金融货币政策“急救包”让抗疫效果可期

2020年03月03日 07:54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张敬伟

  当前,中国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效。然而,随着日韩美意等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增加,疫情“黑天鹅”演变成全球“灰犀牛”的风险进一步增大。在此背景下,尽管疫情不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但中国经济受外部市场风险反向影响的可能性也进一步加大。

  如何破解这些压力,中国财政和金融货币政策,自然要因疫情而调整,随市场而变化,逆周期而调节。实际上,因应市场风险变化,金融货币政策现行也是全球普遍做法。

  央行一向不主张“大水漫灌”。但是,疫情之下,通过相对充足的流动性“滋润”,是提振市场信心和稳定市场预期的有效之举。今年以来,央行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疫情强化了逆周期调整的频次。新年第一天,央行宣布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春节后的2月3日和2月4日,央行连续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累计向市场投放资金1.7万亿元。资金流向既有市场普惠性质,又有精准“滴灌”实体经济意味。

  疫情“黑天鹅”让央行金融货币政策适度调整,实为应有之义。而且,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充足,逆周期手段丰富。央行通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后,“准降息”不仅让市场上的流动性更为充足,破解疫情阻断的资金流,减少了市场主体复工复产的资金压力,降低了社会个体的消费成本,为疫情过后的市场反弹提供了动力,也稳固了中国经济恢复性增长的预期。

  如果“准降息”不达抗疫预期,央行还可通过降息方式降低银行成本。当然,是否降息,要看逆周期调节效果。

  同时,央行抗疫的金融货币政策,既有市场救急的普惠效应,也有精准施策的政策目标。就前者而言,如全面降准的8000亿资金,还有2月3日和2月4日向市场释放的1.7万亿元资金,就有提振全市场预期的普惠效应。就后者而论,无论财政税收政策还是金融货币调节,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意涵更强。

  我国中小微企业是最活跃的市场主体,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提供80%的就业岗位。多年来,金融货币政策一直紧盯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难题,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疫情让中小微企业面临生死关口,核心问题还是资金问题。

  因此,中央金融货币政策特别向中小微企业倾斜,如设立3000亿元的低利率专项贷款资金,如要求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加大信贷投放,如加大对中小微企业金融专项债券的发行力度,还有对中小微制造企业和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等等。如果加上财税政策的各项税费减免和补贴,中小微企业收到的抗疫“急救包”和政策“红包”最多。

  中国抗疫,金融货币政策不仅稳固市场预期,而且疏通实体经济血脉,更为中小微企业雪中送炭。不过,中央金融货币政策利好,关键还要执行到位。另外,金融市场也要优化供给质量,在发挥传统金融机构作用的同时,释放小贷公司的活力,让小贷公司和中小微企业成为市场化的命运共同体,或可从根本上破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金融货币政策“急救包”让抗疫效果可期

2020-03-03 07:5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