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优化营商环境加速 城市区域如何避免成为"改革末梢"?

2019年12月03日 07:03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黄名扬 每经编辑 赵 桥

  几天前,“优化营商环境”又一次成了国务院常务会的“关键词”。

  今年以来,优化营商环境的议题已多次上会。如今,距离国家10月发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在1月正式落地实施,也已进入一个月的倒计时。介于此,这次会议的“重音节”,自然就放在了“加快打造”和“更大力度”上。问题是,如何“加快”?快速让这场“刀刃向内”的自我改革,触及到每座城市的“神经末梢”,或许是关键所在。

  就在12月2日,每日经济新闻每经智库最新出炉了一份《2019成都市营商环境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直指城市营商环境的改革“末梢”:这份以全国性媒体智库为客观视角的报告,不仅定点聚焦,将一座城市单独作为观察样本,还进一步细致研究了其辖内各个区市县的营商环境。

  为何聚焦成都?下沉到更微观的城市区域,其营商环境表现又如何?

  为何是成都?

  优化营商环境,成都是行动较早的城市之一。

  今年2月,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成都便召开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动员大会。当时,成都就提出要全力冲刺进入全球营商环境先进城市前列,并出台专门的行动方案。实际上,这也是成都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仅一个月后,拿出的具体“路线图”。

  如今,按照“路线图”努力近一年,成都交出的答卷颇为亮眼。虽然指标体不同、评判方式有异,但在今年各大“营商环境”榜单上,成都几乎无一例外,都能跻身全国前十。

  不仅如此,最近这次国务院常务会上专门点名,全国范围内“优化营商环境的突破重点之一,仍是企业开办便利度”——对于这一点,成都在年初也已开诚布公地指出,弥合相关指标与国际先进标准的差距,将是成都营商环境提升的关键。

  功课前置的效果已逐渐显现。对标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的指标体系,《报告》在成都22个区(市)县中,就调研了大型、中小型以及初创企业。而成都的开办企业便利度,在7大项、21小项中,正是收获最高满意度的指标。

  不过,就像血液从心脏出发,越是到神经末梢耗时难免也越长。因为历史、区位等各种原因,《报告》发现即使整体营商环境已走在全国前列,成都内部区域间,也有较大差异。

  梯度,是成都内部差异的关键词。在成都,这种梯度又主要以城市“圈层”为划分。

  《报告》还发现,成都内部的营商环境,“圈层”间差异明显、“圈层”内表现接近。这同时也发出一个清晰的提醒:营商环境发展的不平衡,亟须破除资源过度集聚的单中心发展模式;相较而言,城市“产业生态圈”模式,或许是更平衡、更有前景的发展模式。

  实际上,在优化营商环境时,这也正是许多城市的瓶颈。

  如何破题?

  要想破题,既要找准自己的“起跑点”,又要认清奔跑的“终点线”——差哪里补哪里,优化营商环境的步伐才能真正“加快”。

  对标国际标准“补短板”,中国在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中,已经连续两年实现高位跃升。在《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的总体排名比去年再上升15位,名列第31。

  犯其至难,图其至远。成都同样抱着“跳起来摸高”的心态,从一开始就用国际化的高标准,来“指挥”城市营商环境的优化,上海、伦敦、新加坡、香港等城市被反复提及。

  城市的目标再向下细化落地,各个区域营商环境的“体检”必不可少。而每日经济新闻每经智库的这份《2019成都市营商环境报告》,做的正是这样的工作。

  年初《成都市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的行动方案》,成都已经从5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手册”:包括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着力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打造产业服务示范环境、打造内陆开放领先环境,以及着力构建法治化市场环境等。

  《报告》则以这“五个环境”为主要考量维度,将其中可以被量化、属于区(市)县事权的事项“拎出来”,综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势头,为其“摸底打分”。

  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赵平看来,这种摈弃感性考量指标,用“笨办法”,下“笨功夫”,力求以大量详实的数据作为支撑,客观科学地评估区域营商环境现状的“新尝试”,值得肯定。

  “相较于多家机构以不同模型做的营商环境报告,无论覆盖全国还是专注于一区的,多数都有一个通弊:数据指标偏少,主观感受较多,这并不利于得出一个客观的考量结果。”相反,赵平指出“每经智库的这份报告,完全以数据作为打分的依据,避免了上述问题”。

  更重要的是,汲取世行经验的同时结合成都实际,他认为类似的考量方式,对城市各区域优化营商环境,“可谓是一次实在的摸底,一面很好的镜子”。

  城市“镜鉴”

  就像整座城市要提升,没有一个区域能够例外;整个国家正努力建设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亟待解决改革“末梢”问题的,同样不会只有成都一个城市。

  既然每日经济新闻每经智库的《2019成都市营商环境报告》,已经给出了“成都参考”,当地区域提升营商环境的经验中,又有哪些值得借鉴推广,哪些短板可以对照补齐?

  在《报告》中,成都的高新区可谓一马当先:不仅总分排名第一,4个一级指标也全部位居成都22个区(市)县首位。

  《报告》指出,该区成立30多年,通过聚集优势资源、充分运用政策便利,经济体量与发展质量均已成为成都的“一流”区域。营商环境稳居“宝座”,也印证了经济发展与营商环境“水涨船高”的关系。

  经济基础是一方面,主动创新同样重要。例如,成都高新区使出“三招”,就让企业开办像“网购一样方便”。其中之一,就是将企业登记与社保登记合二为一,并将企业开办服务延伸到银行:只需在银行网点的一个专门的自助服务终端,就可快速在网上完成企业开办,还可全免刻章费和部分银行的开户费。

  不过,经济后发不见得就没有赶超机会。在成都各区(市)县中,《报告》发现郊区市县表现最为亮眼的营商环境二级指标,正是经济体量和增速、经济发展态势,“后发优势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在创新创业和科技转化一项中,成都的郊区市县却几乎包揽了最后的排名位次。《报告》指出,这也为类似的城市区域提醒:在利用后发优势赶超经济的同时,也需要更注重高质量发展,而科技创新则是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马亮表示,从这份《报告》来看,网络理政效能是拉开各区域之间差异的一个重点,“也是区县政府可以集中发力去改善的关键领域”。

  在他看来,城市区域加速优化营商环境,网络理政或许是突破口之一。“实际上无论是‘最多跑一次’改革,还是网络理政的政府回应,都是区(市)县政府可以迅速行动和提升的重要方面。”马亮认为,“这些方面的调整固然需要地方政府的人财物投入,但是同其制度设计和政策执行关系更加密切,也是所有区县政府都可以身体力行去实现的。”

(责任编辑:蒋柠潞)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优化营商环境加速 城市区域如何避免成为"改革末梢"?

2019-12-03 07:03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