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新股发审“严”字当头 专家:主板注册制改革有望加速

2019年08月16日 11:41    来源: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近日,IPO过会率再次成为市场焦点。数据显示,继6月IPO过会率降至70.58%后,7月IPO过会率降至63.64%。专家认为,这折射了监管部门在保持IPO常态化的同时,继续强调从严审核,将好中选优的IPO理念落到实处。

  据证监会披露的最新数据,截至2019年8月8日,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482家(未含科创板),其中已过会14家,未过会468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432家,中止审查企业36家。同时,回撤资料的企业也在增多。仅在7月份,就有8家申报企业撤回IPO材料。

  证监会对拟IPO公司核查力度一直不减。7月,证监会安排启动了44家在审企业的现场检查工作。7月8日,证监会对6家拟IPO企业出具警示函,以完善市场约束机制,压实中介机构责任,提高违法成本,加大监管执法力度。

  据中国证券报,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指出,目前来看,虽然IPO排队数量增加,新一届发审委本着从严选拔、专业突出原则,加强IPO制度改革,未来IPO堰塞湖现象不会重来,但是低过会率不会改变。

  他还表示,本届发审委本着从严选拔、专业突出原则,发审委委员人员名单出现60%的缩减,但这并不意味着审核尺度的放松,而是要加强IPO制度改革。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改革有助于加快我国主板市场的市场化改革速度,常规监管审核将从严进入市场向强化退市方向转变,有助于完善主板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提高股市融资效率,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7月过会率走低

  据第一财经日报统计,进入2019年后,IPO的审核速度有所放缓,但过会率却逐步回升。截至目前,共有74家企业登上了发审会的审核“舞台”,通过率为78.3%。

  分阶段来看,2019年1月-6月份,有60家企业上会,顺利过会的企业有50家,9家未通过审核,还有1家取消审核,过会率达83.33%,相比2018年上半年52.25%的通过率有明显回升。特别是今年4月-5月,IPO审核还曾出现连续7周上会项目100%过会率的“盛况”。

  不过,进入7月份,过会率行情再次出现转折。7月发审委共审核首发企业11家,其中过会7家,首发过会率为63.6%。

  值得注意的是,创业板从6月27日起,持续4周“零过会”,这期间上会的6家拟在创业板上市,但均未通过审核。不过随着8月15日,宇瞳光学的顺利过会,宣布创业板上会企业终于结束了连续闯关失利的局面。

  今年以来,创业板的过会率在三个板块中“垫底”。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创业板方面共有31家公司上会,其中通过的有21家,通过率为67.7%。对此,新财富团队认为,拟申报创业板的企业未能通过审核的主要原因为部分企业存在关联交易以及超高毛利率等问题。

  主板方面,共有32家公司上会,其中有国茂股份二次上会,除了取消审核的才府玻璃,仅有2家企业未通过审核,过会率达90.6%。

  中小板上会数量最少,有11家,但是仅有1家未能通过审核,过会率近91%。

  “堰塞湖”重现?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在上半年过会率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大量企业开始蜂拥申报上市。

  其中,仅6月份一个月新受理的拟IPO企业数量就多达169家。这和上半年走高的发审会过会率不无关联。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首发过会率高达88.04%,较去年同期上升了37.16个百分点。“友好”的过会率无疑加剧当下承销商和发行人抓紧申报的积极性。

  中国证券报报道称,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指出,目前来看,虽然IPO排队数量增加,新一届发审委本着从严选拔、专业突出原则,加强IPO制度改革,未来IPO堰塞湖现象不会重来,但是低过会率不会改变。

  对此,证券日报8月16日头版刊文称,“IPO堰塞湖”实际上就是一个伪命题,当前已不会对市场造成太大影响,更多的是心理层面的影响。实际上,这个问题我们如果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方面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在IPO常态化发行的背景下,IPO申报企业的增加说明资本市场的后备力量充足。监管层要做的只是从源头上把关企业质量,根据企业质量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审核进度,宁缺毋滥,选出真正优质的企业、问出“真公司”。而对于排队的企业来说,他们只需记住一句话:凭借企业质量竞争上市才是王道!

  证监会7月启动了对44家在审企业的现场检查工作。证监会此前在对首发企业的日常审核及现场检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存在少计相关成本费用、相关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充分、内控基础工作存在缺陷、未如实披露关联方资金往来等问题。证监会表示,将通过现场检查与日常监管联动,进一步促进首发申请企业规范运作。这对IPO进程有一定的影响。

  资深投融资专家许小恒表示,对申请首发的违规企业采取监管措施,体现了监管层对企业强监管姿态,对其他排队企业欲“带病上市”起到很好的震慑作用。通过现场检查与日常监管联动,有利于进一步促进首发申请企业规范运作,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据悉,为进一步缩短审核周期,提高审核效率,后续证监会将根据受理情况及审核进展继续安排抽查抽签及现场检查工作。通过现场检查与日常监管联动,进一步促进首发申请企业规范运作,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督促中介机构提高执业水平,营造市场良好生态。

  另据中新经纬,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展望2019年下半年IPO时表示,信息披露审核将来会越来越严,将来监管部门一定会想方设法采用各种手段,来强化信息披露质量方面的监管,加大对信息的合规性、完整性、真实性的审核。董登新指出,站在IPO大门口排队的企业都应该有底气,经得住考验。

  毛利率等成重点关注指标

  纵观被否企业,发审委的关注点聚焦在财务问题、持续盈利能力、关联交易、同业竞争、毛利率问题、股权问题、诉讼问题、内控制度、客户依赖、供应商和客户集中度等方面。

  其中,涉及毛利率相关问题被否公司最多。包括毛利率低于或高于同行业、某种毛利率与其他相比差异大、毛利率变化趋势与同行业不一致等问题。

  据中国证券报,中原证券研究所所长王博表示,新一届发审委的IPO审核政策基本延续此前方向,但更侧重对上市公司质量的前端进行审核,体现了审核理念的变化:一方面,审核重点维度多元化,问询范围更广,将IPO候选企业的规范运行情况、公司治理情况和信息披露情况作为审核重点,问询机制落实更到位;另一方面,从源头上把关上市公司的质量,根据上市公司质量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审核进度,宁缺毋滥。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现阶段净利润规模较小、有问题的企业最好自行撤材料,抱着闯一闯、试一试的态度碰运气行不通,一旦被发审委否决或是在现场检查中查出问题,将影响今后融资。

  此外,从终止审查的企业数量来看,2019年相较于2018年明显减少。根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初起至8月8日,仅有29家企业终止IPO申请。从申请创业板新申报企业来看,6月新增84家,但撤回资料的企业也最多,达到12家。

  仅在7月份,就有8家申报企业撤回IPO材料。值得注意的是,这8家企业中有7家拟在创业板上市。

  对于创业板出现过会率低以及撤回数量高的情况,有投行人士认为,属于正常情况,创业板的准入门槛比主板要低,最近上市被否案例频出,并非意味着证监会对创业板上市审核变严。

  IPO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

  新增申报项目的增多,无疑在给存量市场的注册制改革带来巨大挑战。一方面,众多的新增排队企业能否在有限的发审环境下实现有效审核,以确保企业质量的稳定性,将被市场密切关注;另一方面,如此大量的新增IPO项目一旦过会并启动发行,将不可避免地对市场资金带来冲击。

  科创板推出后,有不少业内人士曾讨论主板、创业板实行注册制的可能性。对此,有投行人士分析称,由于科创板推动得比较顺利,让主板的注册制改革预期变得比之前更加明晰。但预计短期内创业板注册制推行的可能性并不高,还需耐心等待,先要看看科创板注册制的推行情况。

  中泰证券执行总经理孙参政认为,对于发审委的监管理念与思路,科创板设立的影响已显现,公开透明的审核理念进一步清晰。3月证监会发布的《首发业务若干问题解答》50条,进一步推动了IPO发行工作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增强审核工作透明度,有助于各中介机构履职尽责。

  潘向东指出,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改革有助于加快我国主板市场的市场化改革速度。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一方面有助于抑制A股发行的高溢价率,降低新股发行的炒新逻辑,提高股市融资效率,将更多资金投入到高科技企业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另一方面,常规监管审核将从严进入市场向强化退市方向转变,有助于完善主板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推动投资者形成价值投资理念。此外,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为新经济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有助于产生“鲶鱼效应”,为整个主板市场投资者带来行业发展红利。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新股发审“严”字当头 专家:主板注册制改革有望加速

2019-08-16 11:4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