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滴滴大股东上市两日大跌17% Uber流血上岸背后盈利遥遥无期

2019年05月20日 22:25    来源: 投资时报    

  ?度过“绿鞋机制”护盘期后的Uber,当前723亿美元市值较IPO前1200亿美元的最高估值已缩水四成。而在大洋彼岸的中国,此前估值550亿美元的滴滴也将开启上市旅程

  《投资时报》记者 王宏

  成立九年后,全球网约车鼻祖Uber终于登上了纽交所。参与到上市敲钟现场的,是公司现任管理团队。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和他父亲只是从高处观望了现场盛况——他被公司拒绝了上台敲钟的请求。

  经纬创投的张颖在朋友圈不平愤而吐槽:Uber上市,原先的创始人去台上站一会都不允许,这是什么公司?

  因卡兰尼克在巴黎旅行途中的一次突发奇想,在出行软件上一键招车的Uber横空出世,并将业务扩展到了全世界700多个城市。此后由于陷入性骚扰丑闻以及管理上的失误,卡兰尼克被开除出公司董事会。好运并没有一直伴随卡兰尼克,对Uber也是一样。

  国际金融数据服务商Dealogic统计后发现,追溯到1991年,在53只估值至少100亿美元的美国上市公司中,挂牌首日下跌的仅8家。Uber正是上市首日即破发的“不幸儿”之一。

  事实上,市场对网约车模式还存在担忧,在今年4月抢先上市的网约车第一股Lyft在后续交易中,较发行价一度跌去34.48%。“前车之鉴”,Uber甚至主动调低了发行价,最终上市时取了44至50美元招股区间低端的45美元,使得其估值为824亿美元,仅比最后一轮融资的760亿美元高出8.4%。

  5月10日首次上市后,Uber开盘即跌破发行价,最终以41.57美元/股报收,全天大跌7.62%。上市的第二个交易日继续下跌,最终以37.1美元/股报收,较发行价跌去17.56%。虽然被认为是继Facebook后最大的一只独角兽,但Uber的表现可以说是流血上市。

  截至5月16日的交易日末,Uber以43美元/股报收,较前几日的表现又出现强烈反弹。不过市场观察家表示,Uber发行的主承销商摩根士丹利可以通过行使绿鞋机制,在公开市场买入助力支撑股价。

  根据同方研究的数据显示,Uber成立以来累计融资达到199亿美元,此次上市再次募资81亿美元。不过招股书显示,其近三年来运营亏损累计超过101.36亿美元,并且至今未有任何能够盈利的迹象。

  度过“绿鞋机制”护盘期后的Uber,股价走势与市值如何才更值得关注。毕竟,在大洋彼岸的中国,被认为是互联网新四巨头之一的滴滴,也将开启上市旅程。

  盈利还需关键先生

  财报显示,2016年至2018年内,Uber的总营收分别为38.45亿美元、79.32亿美元和112.7亿美元,年复合增速71.2%。2017年收入同比增速为106%,但2018年已经降低至42%。

  目前Uber收入来源分为两大业务,网约车业务以及外卖业务。网约车业务贡献了公司80%以上的收入,但其收入增速放缓远超市场预期:2017年该业务同比增速达到95%,但2018年收入同比增速就下降至33%。

  餐饮外卖业务是Uber在2016年开拓出的新业务,当年内该业务收入就达到了1.03亿美元。2017年和2018年该业务收入分别为5.87亿美元、14.6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70%和149%。

  2018年4月滴滴曾首次在无锡上线餐饮外卖业务,这被认为是对美团点评(3690.HK)介入打车业务的反击。但从Uber的模式来看,出行业务与餐饮外卖的确具有协同性。但滴滴的外卖业务仅试水两个月后就进入停滞状态,到2019年初更是传出对该业务关停并转的消息。

  随着时间的拉长,Uber三费增速开始降低,占收入比重也逐渐下降。其中营销开支占比从2016年的58%降低至2018年的50%;运营费用占比从2016年23%下降至2018年的13%;行政开支从2016年的26%下降至2018年的18%。

  虽然“三费”情况有所好转,但盈利仍然是Uber最大的难题。2016年至2018年,该公司的净利润分别是-3.7亿美元、-40.33亿美元和9.97亿美元。

  之所以在2018年实现正向盈利,并不意味着Uber的网约车业务已经开始挣钱,而是依靠未确认的投资收益。主要包括该公司剥离俄罗斯和东南亚市场业务获得的收益,以及所持滴滴股权的升值。

  2016年至2018年内,收入粗略扣除成本后,Uber的运营利润分别是-30.23亿美元、-40.8亿美元以及-30.33亿美元,三年内累计亏损101.36亿美元。

  而Uber在2018年实现盈利,最大的功臣是中国的滴滴。2017年内滴滴获得了软银两次领投,共计95亿美元的融资。在2017年12月份的最后一轮融资后,滴滴估值提升至550亿美元。

  由于滴滴的估值提升,拥有前者15.4%股权的Uber在2018年3月末确认了20亿美元的投资收益。这也是其成立以来首次在季度上实现正向盈利,不过2018年的后三个季度Uber又陷入了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领投滴滴助其估值提升的软银,也是Uber最大的股东。虽然只是通过投资收益在2018年“扭亏为盈”,但这也是Uber能在上市两日后即反弹的重要原因。上市稀释股份后,软银在Uber中持股比例由16.3%降低至12.8%。

  从某种意义而言,带着资金驰援滴滴的软银,才是Uber盈利的关键先生。

  出行版图步步收缩

  虽然开创了网约车出行模式,同时也是该领域最大的独角兽,但在多个海外地区的扩张中,Uber不断败给竞争对手,最终都以拱手让出市场,换取股权收场。Uber在全球中的出行版图不断收缩,其中又以退出中国市场为代表。

  2016年8月,在残酷的网约车补贴战争结束后,Uber宣布退出中国市场,以60亿美元的价格,将中国业务卖给滴滴,同时也获得了后者数量不菲的优先股。截止2018年9月末,Uber在滴滴中的持股比例达到15.4%,超过了软银14.55%的持股,是滴滴最大的外部股东。

  中国并不是Uber唯一退出的市场,其还在激烈的竞争中先后退出了东南亚市场和俄罗斯市场。

  此前,Uber将东南亚业务让给同类型公司Grab,换取了后者30%股权。截止2018年年末,Uber仍然持有Grab约23.2%股权。另外,Uber还将俄罗斯的业务出让给俄罗斯搜索引擎Yandex旗下打车服务Yandex.Taxi合并。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Uber持有Yandex.Taxi约38%的股权。

  目前Uber的主要业务集中在美国、加拿大、欧洲以及印度。根据同方研究的数据,Uber在美国拥有约65%左右的市场份额,是其最重要的区域之一。但曾在上月募资23亿美元的网约车第一股lyft专注于美国本土市场,拥有约30%的市场份额,未来将在美国本土对Uber带来一定冲击。

  先后放弃了三个重要的新兴市场,Uber在招股书中表示未来将会把目光重点放在六个国家,包括阿根廷,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和西班牙。但其同时表示,公司在上述国家的运营受制于当地的法规。

  截止2018年年末,Uber运营范围覆盖6大洲700个城市,但其司机数量只有390万名。根据滴滴在2017年发布的平台就业报告,在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的一年时间内,滴滴平台参与的司机就达到2108万。

  网约车领域最大的独角兽上市后,为具有相同业务类型的滴滴的提供了估值模型。截止5月16日,Uber的总市值达到723亿美元,较此前预期的1200亿美元缩水近四成,甚至不及其最后一轮融资760亿美元的估值。

  估值缩水的故事很可能也会发生在滴滴身上。2016年双方交换股份时,Uber的估值就达到了620亿美元,而当时滴滴的估值约为280亿美元,不到Uber一半的水平。而在2017年12月最后一轮融资后,滴滴的估值就达到了550亿美元,较Uber目前的市值仅相差两成。

(责任编辑:蔡情)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滴滴大股东上市两日大跌17% Uber流血上岸背后盈利遥遥无期

2019-05-20 22:25 来源:投资时报
查看余下全文